
好幾名議員建議,把禁菸措施擴大至個人的住家。(檔案照片)
住家屬私人的空間,政府在制定禁菸條例時,也須顧及個人隱私。目前,組屋區的共用空間包括電梯處、走廊和樓梯間都已禁止抽菸。
環境及水源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9月10日)在國會答覆好幾名議員建議,把禁菸措施擴大至個人的住家時強調,政府必須在制定條例與個人隱私的考量之間達致平衡。
使用侵入性管制方式或不利社區和諧
她表示能理解居民因他人任意抽菸備受困擾的情況。「不過,住家是私人空間。我們必須慎重考慮,不是每個人都能支持政府在管制吸菸問題時,介入個人的私人空間。」之前就發生過一些私人住宅區居民因管理委員會禁止人們在陽台抽菸的課題,而鬧分歧。
許連碹說,把禁菸令擴大到個人住家,也會造成人們得面對在家中接受必要的調查與執法過程。「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使用如此侵入性質的管制方式來解決鄰里問題,可能因此對社區和諧與自主權造成更不利的影響。」
黃國光(義順集選區)以美國為公共住屋推出禁菸令為例說明,這可減少居民對二手菸的接觸,也有助於吸菸者成功戒菸。
許連碹對此表示,美國這項禁菸令不針對所有住屋,而是針對低收入居民的公共住屋,並通過租約協議來限制住戶。不想受禁菸令限制的住戶可找其他住處。因此,美國禁菸令情況與本地不同,政府在參考其他國家的措施時得考慮本地情況。
好幾名議員包括李美花(義順集選區)、黃國光(義順集選區)、陳慧玲(鳳山區)、拉哈尤(裕廊集選區)都關注住宅的二手菸問題,建議加大力度限制人們任意抽菸。拉哈尤建議,當二手菸從個人住家飄向住家外,可考慮施予個人一些懲罰。但她認同這樣做過程不簡單,建議當局可循序漸進地對付屢次任意吸菸的居民,可先通過警告來遏制居民在窗戶旁或陽台吸菸。
許連碹在答覆議員建議時強調,政府一向積極應對組屋區的二手菸問題,多年來已禁止人們在共用空間,包括電梯處、走廊和樓梯間吸菸。即便是下雨天,有蓋走道或下車處也禁止抽菸。居民之間要相互包容,吸菸者應為他人著想,避免吸菸習慣影響身邊的人。而吸菸者的家人朋友與一般公眾也可提醒對方,推廣正確行為,以良好的溝通方式解決糾紛。若需要專人協助,居民也可找社區調解中心。
黃國光也建議禁止在走道邊行走邊吸菸,並在人流量較高的中央商業區與市政區試行。許連碹對此解釋,烏節路禁菸區一旦實行,區內所有公共空間都禁止抽菸,吸菸者不能邊行走邊抽菸。在禁菸區外,許多公共空間,包括有蓋行人走道、天橋與走廊都已禁止抽菸。
政府目前的重點是實行烏節路禁菸區,觀察它的成效並做出必要改進,才考慮是否擴大到其他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