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丨邂逅一場流光溢彩(附行程)

2020年02月07日   •   5985次閱讀

小印度是新加坡印度後裔的聚居地,也是在新加坡生活的印度人周末假日常來的覓食與購物區。混合著咖喱香和寶萊塢音樂的商鋪,是他們對故土最簡單的思念。

上午十一點鐘,排隊買菜的幾乎都是男性。

理髮店門外的海報上,印度模特展示著印度髮型大全的魅力。

一家照相館,有客人光顧。門口玻璃櫃中放滿了富有年代感的膠捲。

轉角來到一個小廣場,三五成群的印度裔男性坐在這裡,看上去無所事事,像極了真正的印度街景。

酷似幼兒園的建築,竟是公共洗手間,還有一個別致的中文名字:梨春園(咱不太明白,面對門口收費的印裔小哥咱也沒敢問)。

普通的社區中,塗鴉和色彩一樣常見。

行走在繽紛的童話世界,我是遊客沒錯,當地居民竟真如畫中人。

在塗鴉前撒個野,沙雕照片不能少。

從小印度到唐人街「牛車水」,儼然兩個世界。 同樣的民族聚居區、同樣的市井氣息、同樣的熱鬧,但卻有著雲壤之別的氣質。 牛車水街市的畫面帶我們回到了小時候的集市,臨近春節,置辦年貨的忙碌身影比比皆是。在這裡,紅色是絕對的咖位。

聽聞新加坡法律奇嚴,所以才成就了一個發達、整潔且安全的國度。像「亂扔垃圾」這樣的普通不雅行為是絕對摒棄的。但到了牛車水,「先嘗後買」的習慣讓沿街商販攤位下的瓜子皮特別搶眼。 彼時彼刻,「嗑完瓜子嫻熟地丟掉,再順勢拍拍手上的殘渣」,我覺得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習俗,熟悉中竟透著一股溫馨。

午飯當然選擇在牛車水解決。三土不勝酒量,但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吵著要品嘗當地特色啤酒的總是他。

在新加坡,與色彩有關的另一個地方,要數哈芝巷。這條小巷子及附近的甘榜格南,充滿了阿拉伯式的異域風情。

大家都是遊客,憑什麼你拍我我不能拍你?三土與坐在人力車裡的老外互相拍照,彼此哈哈大笑。 老外笑點低、不吝惜讚美他人。在牛車水吃中餐時,我們點了坡國國菜辣椒螃蟹,三土用鉗子跟螃蟹自帶的鉗子「搏鬥」不分伯仲,一番呲牙咧嘴之後,終於「戰勝」了螃蟹的大鉗子。頓時,掌聲響起,鄰桌四個老外(一家四口)向三土投來雷鳴般的歡呼(他們不知道三土其實最愛誇張的表演,根本停不下來)。

蘇丹回教堂建於1928年,是新加坡最壯觀的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