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心緣
智東西7月31日消息,中國人工智慧(AI)創企澎思科技宣布新加坡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並宣布成立澎思技術委員會,推動全球視野下的AI技術研究。
同時,澎思科技與新加坡國家人工智慧項目AI Singapore(AISG)、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等重量級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
澎思科技的技術以首席科學家申省梅和新加坡研究院為核心,橫跨計算機視覺(CV)多個研究領域,擁有人臉檢測和識別、行人檢測和跟蹤、行人再識別、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全棧技術能力。
澎思科技表示,未來,澎思新加坡研究院規模將擴展至70人,包含AI算法研究人員、系統研究人員、硬體專家和工程師等。在此基礎之上,澎思將在探索前沿技術的同時,對技術的邊界做適度的延展,將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到其他領域,推動AI產業化落地進程。

澎思科技創始人兼CEO馬原致辭
一、澎思新加坡研究院:AI研究落地兩手抓
今日,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新加坡「矽谷」啟匯城舉行。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科技參贊王榮芳、澎思科技創始人兼CEO馬原、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長申省梅等嘉賓共同出席,為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揭牌。
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是澎思科技在新加坡開設的科研機構,由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申省梅擔任新加坡研究院院長。
該研究院主要從事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領域的研究,致力於推進以計算機視覺為核心的AI技術發展和落地,助力澎思科技實現長遠戰略發展。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科技參贊王榮芳表示,澎思在新加坡設立研究院,將促進中新兩國產學界、企業與企業間在AI領域的交流合作,使得中新的友好關係不僅在政府層面,也在企業與個人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科技參贊王榮芳
自今年3月成立以來,澎思新加坡研究院兼顧工業級研發和交付能力,立足於澎思現有安防核心業務和商業模式,結合澎思的發展方向做技術的研發和創新,繼續夯實安防主航道,幫助澎思快速提升業務落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一方面,加強人臉算法安防行業的落地,突破人臉檢測、人臉跟蹤、人臉質量判斷、高解析度人臉識別等算法在安防領域遇到的問題,比如人臉模糊、背光、多種族等非約束場景下人臉識別性能下降等,提升澎思人臉算法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在車牌識別、行人再識別(ReID)、行人屬性檢測、異常行為檢測等算法上實現突破。今年6月,澎思科技在行人再識別算法上取得突破,在三大主流ReID數據集測試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中,算法關鍵指標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獲得業內最好成績,刷新了世界紀錄。
澎思新加坡研究院還將利用圖像增強技術,提升公司監控攝像頭等硬體產品的表現,建立產品優勢。
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長申省梅是全球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領域頂級科學家,亦是AI和深度學習領域的帶頭人,曾任新加坡(松下)研究院副院長,領導超過40人的算法研究團隊,累計專利300餘項。
申省梅擁有計算機視覺全棧技術能力,技術面橫跨多個應用領域,在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檢測和識別、行人檢測和跟蹤、行人再識別、車輛識別、自動駕駛、駕駛員行為檢測、移動操作機器人等領域均取得了世界頂級成果。
自上世紀80年代起,申省梅就從事AI在無人駕駛汽車和醫學心電圖輔助診斷等領域的相關研究。1992年加入新加坡松下研究院,從事音視頻信號處理和壓縮算法設計和應用,隨後專注於圖像識別領域的研究工作。2013年就率先帶領團隊轉向深度學習方向,在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領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2019年3月,申省梅宣布加入國內AI安防公司澎思科技,任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長,致力於監控與安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以及AI工廠自動化等領域的相關技術研究。
二、成立澎思技術委員會
今日,澎思科技宣布成立澎思技術委員會,將致力於推動全球視野下的AI技術研究。
一方面,該委員會為澎思科技的AI技術在垂直領域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提供指導意見,搭建起學術研究與落地實踐之間的橋樑,加強學術界與工業界的溝通交流;另一方面,為澎思科技探索人工智慧前沿技術貢獻智慧,成為澎思科技研發的助推器,讓公司始終保持對突破性科技的敏感度和關注度。
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長申省梅宣布四位科學家擔任澎思技術委員會首批委員,並在現場向他們授予聘書。
他們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原副校長、工程領導力研究院院長康長傑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機器學習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馮佳時教授,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學院陳義明教授,南洋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蔣旭東教授。
三、與新加坡政產學研多方合作
澎思科技還於今日宣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國家人工智慧項目AI Singapore (AISG)、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等重量級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
1、新加坡國立大學
澎思科技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開展AI照相機系統研究的合作協議。該項目是AI Singapore(AISG)面向AI新興企業的100項新技術研究項目之一。AI Singapore(AISG)隸屬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大力支持新加坡企業在AI方面的研究與開發。
AI照相機系統研究項目由澎思科技和AI Singapore(AISG)合作立項,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機器學習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馮佳時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和澎思新加坡研究院共同進行,雙方共享研究成果的智慧財產權。
2、南洋理工學院
澎思新加坡與南洋理工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在無人駕駛和機器人的研究、開發、測試等方面進行合作。
南洋理工學院在無人駕駛和機器人方面擁有強實力的研究團隊和實驗場地,澎思新加坡研究院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先進算法,可以很好地應用於無人駕駛和機器人對周圍系統的感知,為南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提供面向市場的研究課題。雙方的合作能夠優勢互補,加快研究項目的實施,測試和落地。
結語:AI研究+落地缺一不可
智能化浪潮正在快速擴張,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試水智能化轉型,對AI技術的需求正日益凸顯,這為以技術為基石的AI企業們提供了空前的機遇。
如今落地已經成為擺在AI企業面前的核心詞彙,但先進的AI技術實力同樣不容忽視。從澎思科技的一系列舉措來看,無論是成立新加坡研究院和澎思技術委員會,還是與新加坡政府、高校、企業的合作,都是在為長遠增強其AI技術實力做儲備。
在此基礎之上,諸如澎思科技的AI創業公司有能力找到和切入合適的垂直細分場景,將AI技術的能力和行業痛點做到更好的適配,提出更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在競爭愈發激烈的AI市場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