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20萬元稅務與消費稅署長對簿公堂 康寶萊上訴得直

高庭。(圖:CNA)
健康產品直銷公司康寶萊(Herbalife)的業務結構被指導致稅收流失(revenue leakage),為了220萬元稅務與消費稅署長(Comptroller of GST)對簿公堂。
高庭法官朱漢德前天(6日)發表判決裁定,康寶萊上訴成功,稅收流失的解決方案超出法院的權限,必須通過立法解決。
康寶萊的業務結構
康寶萊是一間直銷公司,只向註冊會員銷售產品,而非直接銷售給消費者。
會員購買產品可以享有折扣,自己以及其下線購買的產品越多,業績積分越高,可以享有的折扣就越高。不同折扣等級為25%、35%、42%和50%。
康寶萊和消費稅署長都認同,康寶萊供應的產品必須徵收消費稅,但康寶萊認為產品價值應該按照折扣價計算,消費稅署長則認為,應該按照公開市價計算。
消費稅署長針對2012年1月1日指2017年3月31日會計期間,按照產品的公開市價發出了估稅通知書和額外估稅通知書,引起爭議的消費稅額達到218萬7089.99元,包括5%的遲繳罰款。
國內稅務局和康寶萊的說法
國內稅務局法律部的律師指出,倘若康寶萊的會員都有註冊,銷售給消費者的最終銷售就可課稅,消費稅就會按照無折扣的零售價計算。
但是,由於會員沒有註冊消費稅,只有康寶萊銷售給會員的產品可以課稅。
律師指出,應該按照消費稅法令解決稅收流失的問題。
但康寶萊的律師認為,消費稅法令的範圍並不涵蓋這樣的稅收流失,這必須通過國會來解決。
法官認同康寶萊這一方的說法,認為會員的身份是委託人(principal),而非代理人(agent)。
雖然康寶萊會員可以在銷售時獲利,但他們有權決定如何處理所購買的產品,只要符合康寶萊的行為準則。
法官認為,應該通過針對這類業務模式的特別估價條款來解決這個稅收流失的問題,必須通過立法落實,超出了法院的權限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