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組織收到糧食捐助比去年少約15%

受通貨膨脹、生活成本上漲的影響,本地慈善組織發現今年以來收到的糧食捐助比去年少了約15%。但另一方面慈善組織也反映,公眾捐贈的將近所有食品都是較健康食品。
善糧社目前的食品庫存依舊充裕,不過隨著食品捐贈的數量逐漸減少,恐怕難以長期維持下去。
善糧社執行總裁李彩明表示:「我們多數時候都需要購買食品來補足給受益人的糧食供應。現在價格上調對我們來說當然比較困難。」
同樣受影響的還有新加坡食物銀行。
食物銀行創辦人黃瑋婷表示:「食品捐贈的數量在2020年暴增,但如今到了2022年,我們看到捐助疲勞的現象。同2020年相比甚至2021年,我們的現金捐款下跌30%到40%。」
但慈善組織也發現了新趨勢。人們如今捐贈的主要是糙米等較健康食品。薯片、汽水、糖果等垃圾食品並不常見。營養師指出這有助低收入家庭了解較健康食品選項不一定價格更高。
營養師羅伊滕斯說:「有人說你必須要吃羽衣甘藍才能得到足夠營養,比吃芥蘭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你還是能從不同的蔬菜攝取相同的營養成分。」
慈善組織也通過宣導活動,教導受益人如何以較健康的方式烹煮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