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言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年首次在我國舉行。
教育部長陳振聲表示,在日益分化的世界,雙語除了有助構建國人獨特身份也為我國帶來新機遇。
邁入第22屆的中國語言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掀開帷幕。大會主題是《共存與發展:語言政策和多樣性的新視野》。
本地知名語言與文化學者郭振羽教授在大會上發布探討我國語言政策與社會的新書。他指出我國雙語政策有助建構多元一體的社會,在尊重和保留彼此母語和文化下,建立共同的國家意識和認同感。
新躍社科大學學術顧問與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郭振羽教授說:「我們跟50年以前來相比的話非常肯定華文華語的使用遠遠超過當年的水平。 我們還沒有達到每一個華人都是雙語很多人很傷心很失望,我個人覺得是不必要的。」
教育部長陳振聲致辭時表示,精通雙語或多種語言,讓我國成為與世界接軌的平台,在日益分化的世界中尤其重要。
教育部長陳振聲說:「在中美關係緊張的時候能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美國的政治觀點把兩者之間融合起來提供一個可靠的平台是我們的優勢。」
為期兩天的這場國際研討會原本計劃2020年在新躍社科大學舉辦,受冠病疫情影響延後兩年舉行。來自東亞和歐美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00名代表,通過實體和線上結合的方式參與會議。新躍中華學術中心今年也慶祝成立的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