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心理衛生學院於去年4月至6月,針對5725名新加坡成年人展開后冠病時代的焦慮和抑鬱症狀的相關研究。(取自早報網)
(新加坡訊)新加坡醫學研究團隊發現,后冠病時代的焦慮和抑鬱症狀,所帶來的醫療資源開銷以及對工作生產力造成的損失,每年總值接近160億新元,相當於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2.9%。
《聯合早報》報道,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心理衛生學院於去年4月至6月,針對5725名新加坡成年人展開相關研究,並在前天發文告公布研究結果。
團隊發現,14%的研究對象出現抑鬱症的症狀,另有15%出現焦慮症狀,而當中有好些人同時出現兩種症狀。在出現症狀的人當中,只有32%選擇求醫,尋求心理諮詢的則只有24%。
帶領研究的高級作者、杜克—國大醫學院教授芬克爾斯坦(Eric Finkelstein)指出,這種情況令人擔憂,因為這反映出這些人並沒有從有效的治療中受益。
研究也發現,出現症狀的研究對象當中,有13%去過急診部門至少一次,另有9%曾住院,每個人每年的醫療開銷平均增加1050新元。這些人每年因此而額外請病假17.7天,工作生產力也下滑40%。據團隊估算,焦慮和抑鬱症每年對新加坡造成的經濟負擔總值約157億新元。
這項研究結果也刊登在《BMC精神病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