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和新加坡海事研究所(MPA)將向三家財團提供資金,用於在未來五年研究、設計、建造和運營全電動港口船舶。
這三家財團分別由新加坡海事設計工程公司Seatech Solutions International、吉寶遠東船廠和勝科海事牽頭,包含30家企業和研究機構。這些電氣化試點項目將展示全電動港口船舶具體使用案例的商業和技術可行性,並支持新加坡海事部門更大範圍的溫室氣體減排計劃。
據悉,新加坡已經成立了一個由企業、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和船級社組成的聯盟,計劃共同開發新加坡首個全面的電動船舶供應鏈,打造成為港口脫碳作業的一個典範。該項目將由吉寶岸外和海事牽頭,尋求在2025年前啟動電氣供應鏈。該項目的範圍包括開發具有成本競爭力的電動船,近岸充電基礎設施,以及提高海上作業的技能和培養核心人才。在第一階段,該聯盟將進行可行性研究,並繼續設計和開發電動船和充電基礎設施,包括改裝港口船隻和安裝充電站。完成後,合作夥伴將進行試驗,並尋求擴大項目規模。
MPA和SMI指出,新加坡有1600艘許可的柴油動力港口船舶,為停靠在港口的船舶提供人員和運輸物資等服務。去年9月,MPA和SMI發起了關於港口船舶電氣化項目的招標,共有73家海事企業和10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提交了16份提案,依據其潛在的技術、業務和商業可行性和當地能力發展的力度,最終選中了上述三家財團,利用MPA的海事綠色未來基金進行低碳技術的研究、測試和試點。
新加坡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表示:「為了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樞紐港口,我們計劃將本港水域運營的1600艘港口船舶全部轉為低碳燃料。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港口船隊電氣化,這將減少碳排放,實現零污染。」

其中,Seatech領導的財團將開發、部署和商業化一艘全電動貨船,為新加坡港口提供具有可互操作可更換電池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項目成員包括雲升控股子公司Yinson Green Technologies、Batam Fast Ferry、Bernhard Schulte(Singapore)Holdings、DM Sea Logistics、Marina Offshore、Kenoil Marine Services等10家行業合作夥伴,以及新加坡理工大學和TCOMS。
雲升控股表示,在這一項目中,Seatech將負責開發船舶的設計和系統集成,Yinson Green Technologies則將負責整體項目管理和商業化,Sterling PBES Energy Solutions作為電池技術合作夥伴、Rina Hong Kong新加坡分公司作為船級社、新加坡理工大學和TCOMS作為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共同開發數字映射(Digital Twin)。
雲升控股新創企業與新技術執行副主席Eirik Barclay解釋稱,該項目旨在解決船舶業者和運營商在採用電動船時面臨的大問題,「我們希望開發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和商業模式,使港口船舶更具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對船東和運營商更具商業吸引力。例如,可更換電池基礎設施幾乎可以完全消除船舶充電等待時間,而數字映射技術可以提高效率,並降低運營成本。」
吉寶遠東船廠領導的財團將在一艘現有的30人客渡船上,開發基於岸上充電器和電氣設備的固態變壓器(Solid State Transformer)。項目合作夥伴包括DNV、Eng Hup Shipping(船東/運營商)、Envision Digital、Surbana Jurong 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和新加坡海洋與船舶技術中心(TCOMS)。
吉寶岸外與海事執行長Chris Ong表示:「隨著航運業採用更清潔的能源解決方案,吉寶岸外與海事看到對電動船和可持續充電基礎設施的需求不斷增加。憑藉在船舶設計、建造和數字化方面的豐富經驗,吉寶岸外與海事有能力支持MPA的去碳化努力,抓住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機遇。」
勝科海事領導的財團將開發和建造一艘可搭載200人的全電動渡船,用於特定航線。項目合作夥伴包括ABB、法國船級社(BV)新加坡分公司、Durapower Holdings、Jurong Marine Services、OPL Services、羅羅新加坡分公司、SP One、Tian San Shipping(船東/運營商)、York Launch以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計算研究院(A-STAR IHPC)、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理工大學。
勝科海事總裁兼執行長黃永新(Wong Weng Sun)稱:「勝科海事將與主要合作夥伴緊密合作,開發電動船及其充電解決方案,共同創建一個以創新為主導的船舶電氣化生態系統。這與勝科海事正在進行的其他項目相吻合,包括在滾裝船上聯合開發氫燃料電池系統。勝科海事致力於為一個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新加坡海事業界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