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2日訊)賣榴槤賣到被稅務局盯上,有榴槤商年年花錢請會計師報帳,繳付消費稅和所得稅,也有榴槤商指生意不夠大,也就不以為意。
售賣榴槤的生意看似簡單,不過隨著榴槤愛好者和遊客不斷增加的需求,這個市場在近幾年蓬勃發展,更是引來了稅務局的注意。
國家稅務局一般會隨機挑選納稅人進行審計,派員偽裝成顧客,估算對方的營業額,再發函要求對方提供財務帳目配合調查。

一些榴槤商生意做大,營業額超過100萬新元。
其他調查方式也包括突擊檢查商家場所,查詢帳目記錄和其他相關文件。
經營錦茂「阿城榴槤」的兩兄弟,在6年內漏報約70萬8000元(約212萬令吉)的收入,並將部分漏報的收入用做個人開銷和付大馬房貸。公司營業額超過100萬元(約300萬令吉)時也未註冊為消費稅公司,少繳了8萬7000餘元(約26萬令吉)消費稅。
為此,哥哥徐寶生(60歲)上周被判坐牢3周和罰款5000元(約1萬5000令吉),並須繳付7萬7000餘元(約23萬令吉)罰金。弟弟徐寶忠(57歲,譯音)則被罰款1萬元(約3萬令吉),須繳付罰金4萬6000餘元(約13萬令吉)。
《海峽時報星期刊》訪問的榴槤商都指出,「阿城榴槤」事件屬罕見例外,大多數榴槤商其實都聘請專業的會計師。
在芽籠售賣榴槤已有18年的張先生在開檔時就立即聘請了一名會計師,過去10多年都會繳付消費稅和所得稅。
「每年都要申報收入,在新加坡這裡也要繳稅,當然要請會計師,否則我要怎麼應付呢?」
其餘業者則指出,他們的生意「做得不夠大」,不足以引起稅務局的注意。
爆逃稅醜聞 生意反增
「阿城榴槤」發生老闆逃稅醜聞後,生意不跌反升,業者在面子書發文解釋後,吸引不少忠實粉絲留言表示支持。
公司拒絕接受媒體訪問,僅在面子書承認,之前的帳目確實存有失誤,公司會對此負責,並感到非常後悔,也願意接受懲罰。
不過不少客戶對公司的違規行為表示不大在乎。
網民Saw Roon在貼文下留言說:「你不需要對我們解釋什麼,大家都在這裡等著你們告訴我們新的榴槤季何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