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國獲選全球最佳醫療國家。(網際網路)
作者
李國豪
美國《國際生活》雜誌(International Living)所發布的《2019年全球退休指數報告》中,馬來西亞在全球最佳醫療保健類別中獲選為全球第一。這則新聞很快在新馬兩地引起網民熱烈討論。

多數網民的反應和他一樣,嚇傻了!(電影《大話西遊》劇照)
部分新加坡網友開始調侃,馬國的醫療水平何德何能撐起這個「第一」:
「為什麼馬來西亞的部長和蘇丹都跑來新加坡就醫?」

「應該排名全球最差吧?如果排名第一,為什麼他們的國家選手(指前陣子到台灣治療鼻咽癌的羽球名將李宗偉)到台灣尋求治療?」

「愛之深,責之切」的馬國網民也反諷祖國的醫療水平:
「如果我們真的擁有最好的(醫療水平),為什麼我們的前任與現任部長們依然爭赴海外求醫?我們真的是第一名,真的沒在開玩笑。」

「然而我們的部長們甚至是王室成員都到海外尋求治療……#支持我的馬來西亞」


馬國內政部長慕尤丁(右)去年到新加坡動手術,李顯龍總理前去醫院探望。(慕尤丁面簿)
不是所有網民都「唱衰」馬來西亞,也有好一些人對馬來西亞較便宜的醫療收費和服務水平表示認同:
「馬來西亞的確有很多地方比不上新加坡,但是政府醫院的收費一定比新加坡便宜幾十倍,服務素質也越來越好了……新加坡可以死不可以病,因為醫藥費太貴了!」

「我對我們的政府醫院充滿信心。那裡的醫生非常細心,護士也非常優秀。所給予的照護非常棒。我希望更多人民會感激我們所享有的免費醫療照護。」

「這醫療保健方面,我國應該向馬來西亞學習!別只會騙我國人民吹噓自己的醫療保健有多完美,其實是真的貴到嚇死人,又達不到世界水準。」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到,質疑這項評選結果的網友們,主要將炮火集中在馬國的醫療水平是否承受得起「天下第一」的封號。而認同評選結果的那一派,則強調馬國醫療費用確實廉宜,服務素質也足夠優良。
新加坡原來不在名單里
然而,更犀利的質疑來了,新加坡的名字在這份榜單里不見蹤影:
「馬來西亞只能在這份涵蓋25個國家,而非全球195個國家的榜單中名列第一。新加坡並未納入評選名單。」

根據《國際生活》網站顯示,其《2019年全球退休指數報告》榜單的確未納入新加坡,甚至英、美等先進大國。什麼?這份調查根本是自說自爽吧?

這份調查報告是和謝賢一樣自說自爽嗎?(電影《少林足球》劇照)
《國際生活》跟你想的不一樣
蟻粉們先別急著起鬨,不妨來看看《國際生活》究竟以何種指標得出這樣的排名?
根據《國際生活》網站的介紹,該刊物於1979年創刊,宗旨是為讀者介紹全球最適合退休與移居的國家,標榜讓讀者「以更少的花費,在海外天堂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國際生活》每年以投資買賣、租金、生活成本、醫療保健、氣候及文化等指標,綜合評量出世界上最適宜退休與移居的國家。
此次馬國正是在《2019年全球退休指數報告》的醫療保健類別中,以95分(滿分為100)榮獲全球最佳。

研究退休與移民機會的權威雜誌《國際生活》
看到沒?人家調查的本意是向那些西方國家的讀者推薦能以更少的消費,獲得更好生活品質的移民天堂。別人有自己的玩法,但你玩得起嗎?
網站資料顯示,評選榜單雖然不乏法國、西班牙這類歐洲先進國,或澳大利亞、紐西蘭這兩個早已名滿天下的移民天堂,但榜單中涵蓋更多的卻是中南美洲國家,諸如哥斯大黎加與厄瓜多,或是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法國在《2019年全球退休指數報告》的醫療保健類別排名第二(國際生活官網)
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通點,作為發展中國家,外國人(尤其泛指來自西方國家)能在當地以遠低於西方國家的花費,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
換句話說,新加坡是在這樣的綜合評量中,未能獲得青睞進入總體評選榜單,自然也更不可能在醫療保健這個類別里與其他上榜國家一較長短了。
至於美國無法入圍的理由更簡單直接。該國沒有普及的國家健保體系,立意加強補助貧窮人口的可負擔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也被稱為歐巴馬健保)也在推行過程中面對巨大的阻力。醫療費用隨市場機制波動,自然難以進入追求低消費、高品質生活人們的眼帘。

歐巴馬健保在美國承受巨大阻力(路透社)
因此,將評選結果直接視為醫療水平的展現無疑是是種誤讀。
如前所述,《國際生活》面向的讀者群,是那些希冀移民海外,以儘可能少的花費實現高品質生活的族群。因此,報告將評鑑重點著墨於馬國醫療費用的相對廉宜、各大醫院的醫生專業資格及英語溝通能力也就無可厚非了。

馬國近年來大力推廣醫療旅遊(網際網路)
將碎滿地的玻璃心撿起後 我們再想想
那麼,這份調查報告還有值得我國借鑑參考的地方嗎?
有的,這份調查報告劃出了一個重點,對那些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卻又希望享有比在自己國家更高生活品質的中產階級人士而言,醫療費用與醫療品質之間的平衡是極為重要的。
良好的醫療品質及可負擔的醫療費也是高品質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馬國正是基於這些標準,而獲得這份權威雜誌的認可。值得注意的是,馬國早在2017年就曾獲《國際生活》遴選為全球最佳醫療國家。
根據《國際生活》網站的專文介紹,馬國有13家醫院獲得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簡稱JCI)的認證。JCI普遍被視為評量全球各地醫療水平的標杆。除此之外,馬國大部分醫生在美國、英國或澳洲接受培訓,能夠掌握流利的英語,溝通無礙。

認證全球醫院醫療品質的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官網)
馬國的醫療體系分為公立與私立,前者收費較後者更低,而後者的服務與前者相比更接近西方標準。
該文強調,即使是收費較高的私立醫院,其費用亦在可負擔的範圍內。除了醫療費用的低廉,馬國的醫療服務亦有一定的水準,訓練有素的藥劑師及友善的人民加分不少。
文末並記錄了《國際生活》駐馬特派員賀克頓(Keith Hockton)在某個早晨突發奇想,前往馬國檳城南華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的經歷。他在短短一小時內完成看診、心電圖檢測及血液與尿液檢查的檢查流程,並迅速在當天下午獲得醫生告知體檢結果。整個體檢過程僅花費44美元。

位於馬國檳城州的南華醫院(網際網路)
在醫療費用上是否實現公平正義?
一份報告無法盡善盡美,也或許摻和了各花入各眼的偏見,但真實生活在當地並使用當地醫療資源的人們無疑才會擁有最真切的感受。
正如生活在新加坡這片土地的你我。與其和網友起鬨嘲笑這份報告的真實性,或忙著護航馬國的醫療水平,蟻粉們不如思考看看,和人民健康息息相關的我國醫療體系,在醫療費用上是否真正實現了公平正義?我國的醫療保健制度是否完善,真正保障各階層人民的就醫權利?
我國人民是否真如某些網友所言,「寧死不病」,再卓越的醫療水平,也挽救不了口袋無法掏出足夠金錢治療的人們?如果說生、老、病、死是人類無論貧富都無法逆轉的循環,我們是否也該在生病這個環節,確保每個公民所獲得的醫療資源沒有貧富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