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作為亞歐航線上的「孔道港」,對於2020「限硫令」執行檢查之鬆緊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此一全球性空氣污染防治措施之成敗。
因此,新加坡向各航運公司發出警告信息:

不要因為節省幾美元的燃油費而違反明年即將實施的「限硫令」,否則情節嚴重的,不僅僅是罰款的問題,甚至可能面臨坐牢!...

據新加坡海事和港務局(MPA)的說法:
在亞洲國家領海內燃燒過量含硫燃料的船長和船東,可能面臨從2020年開始長達兩年的監禁,如果強制執行,這樣的懲罰可能是最大的威懾力之一。從明年開始,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船舶硫含量必須比現在大多數地方減少85%。這個世界第二大港口表示,未使用經過批准的減排技術(如洗滌器、替代燃料或合規燃料)的船舶,也將被視為不合規。
MPA沒有準確澄清什麼規則侵權會導致監禁,其他處罰包括罰款高達S $ 10000($ 7400)。
根據美國的先例,如果出現諸如偽造文件(falsification of documents)或妨礙司法(obstructing justice)等惡意行為,在新加坡可能會受到最嚴厲的處罰——坐牢!據推測,這可能會被用來作為違反限硫令的懲罰措施的比較標準。

新加坡最嚴厲的違反海洋空氣污染法規的處罰發生在20多年前,當時船東、船長和代理人都認了罪,每人因「公然無視任何對海洋環境的關注而被罰款40000新元」。其中,該船的船長還因「燃油泄漏」罪名被判處3個月監禁......
這種處罰,遠遠超出了其他港口國的範圍,因為許多船東,特別是在亞洲,一般多採取以拖待變的觀望態度。這種情況發生的程度,將對海運業的燃料購買模式產生影響,因為每年有成千上萬的船隻在前往亞洲其他地區的途中停靠在新加坡加油,該國的懲罰力度,可能震懾到許多船東及船長,能更多地避免作弊和違規行為。
對於航運公司而言,在應對檢查時,這種嚴刑峻罰可能意味著日子更加難熬。為了符合要求,航運公司主要有兩種應對方式:
一是,購買硫含量低於0.5%的更昂貴、更清潔的燃料(但是這種合規的燃料並不能保證航行時之安全);
二是,安裝減少污染的洗滌器(要選擇更昂貴的封閉式洗滌器,因為許多港口拒絕開放式洗滌器船舶入港),讓他們繼續使用含硫量更高的燃油。
但糟糕的是,有分析師質疑,船舶對低硫油「一窩蜂式」的需求,市場能否及時足量供應。

2020年限硫令實施,首當其衝的是亞洲小船東
為確保船舶符合「限硫令」,MPA當局將採取以下措施檢查新加坡註冊的船舶以及來靠該港口的外國船舶:
・雇用燃料測試服務提供商,對燃料樣本進行實驗室分析;
・部署船舶電子系統,以便在抵達前申報其應對方法。
與其他國家一樣,新加坡已經禁止開環洗滌器(open-loop scrubbers)排放洗滌水,將空氣中硫過濾後含有雜質的廢液排泄港中。
其實這一波「限硫令」,實質上是逼迫財務不佳的船東退出市場,去除「噸位過剩」,但是,卻給船長帶來了風險。限硫、限氮、壓艙水公約、限雜音....而這一切,船長什麼都不能決定......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風尖浪口上判斷如何讓自己避開牢獄之災......
在這種情況下——
建議2019年底之前對本船除硫設備沒有把握的船長們,先下船回家過個年,然後等大勢明朗之後,在派船前先問清楚船上除硫情況再做決定。
但到底,加什麼燃油不是船長所能決定的?——這是個問題...
(作者:台灣船長工會理事長 丁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