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加坡《聯合早報》主辦的2023年「字述一年」年度漢字投票活動公布結果:「詐」字當選今年新加坡的年度漢字。
據悉,該評選活動吸引超過21萬張選票,其中3萬多張票來自本地讀者,超過18萬張票則由海外讀者投下。
本地讀者投下的3.3萬多張票中,「詐」字共收到超過1.7萬多張票,占總票數超過35%。
「戰」共獲超過7500張票(約23%),「難」則獲得5500多張票(約17%),分別當選第二和第三熱門漢字。

新加坡。圖/中新社
「詐」字為何當選年度漢字?新加坡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表示,「詐」是全球性行為,是道德問題。她表示,科技的迅猛發展在改善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意味著人的道德觀念正在崩壞。「現在的詐騙犯連受騙對象都不必看一眼,詐騙起來更加無感。」李慧玲認為,人類將更多精力和資源投入在研發新科技、探討氣候變化等問題上面,卻缺乏對更本質的人性問題的反思。
中國駐新加坡使館曾多次提醒,中國公民防範電信詐騙。多名在新加坡求學的中國留學生遭遇電信詐騙,其中某藝術學院的高一學生落入「假官員」騙局,按騙子指示,購票飛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藏匿,拍攝被綁架視頻,後騙子通過微信將該視頻發給學生家長並勒索300萬人民幣贖金。
新加坡警察部隊和網絡安全局曾於2022年年底發表聯合公告,列出當地八種最常見的網絡詐騙陷阱,敦促網購買家、電商平台和商家加以防範。
這些詐騙手法包括:假網站和網絡釣魚、虛假或惡意的應用、釣魚電郵或手機簡訊、冒充政府官員或熟人來電實施詐騙、網購詐騙、旅遊配套詐騙、求職詐騙和貸款詐騙。
據報道,2023年1月至11月,詐騙者通過假冒快遞公司,從362名受害者騙取了總計56萬新元。
12月15日,警方提醒廣大群眾,尤其是聖誕節、元旦、春節等重大網購促銷活動臨近,提高警惕,謹防此類詐騙。
在這種類型的詐騙中,受害者通常會收到一條簡訊或電子郵件,謊稱他們購買的物品需要額外付款。這些消息和電子郵件通常模仿新加坡郵政等合法郵政和電商物流公司,發送的消息和電子郵件,並包含指向虛假網站的連結。
收到簡訊的人,會被引導在這些虛假網站上輸入他們的個人和銀行卡信息,之後發現他們的銀行帳戶或信用卡上存在未經授權的交易。
警方補充說,新加坡郵政絕不會通過簡訊或電子郵件,要求提供銀行卡信息額外付款。
九派新聞記者 李沐曦
來源:九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