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加坡日增2000+例。
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官方對於病例的預期已經飆到了日增5000例。
然鵝,新加坡國際傳染病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認為,官方預測比較保守。
他認為如果按極端模式來算,到下周末新加坡可能會日增1萬起。。。

不止是他,本地的林麗明醫生也認為:
假如單日新增病例每周翻倍,那新加坡將在一個月以內達到每日新增1萬起病例。
這些預測的前提是,病例增速沒有放緩。
但按照前幾次的經驗,現在新加坡已進入收緊措施的「穩定期」,在外人流已有減少。
收緊的效果目測要接下來第10到14天才能看出。

來源:reuters
所以說現在我們的處境卻仍然嚴峻,至少面臨這幾處壓力:
1)連續出現新冠死亡病例,前天報8起
2)6間醫院7個病房關閉,確診職員跟病人至少130例
3)再多8個學校出現學生確診,其中6個是幼兒園
4)客工宿舍一周確診過2000例
咱們分別來看下詳情。
前天又報8起死亡
醫院、幼兒園、客工宿舍疫情
前天一下子,又是8名高齡老人因新冠併發症去世。
但衛生部沒有公布多少關於他們的詳情。

只有這些信息:
身份:5個新加坡籍男性,3個新加坡籍女性
年齡:介於72歲到90歲之間
接種疫苗情況:6人沒有接種疫苗,1人部分接種,1人完全接種
身體情況:都有基礎疾病
除上述以外,關於這幾個老人都有什麼基礎病,什麼時候確診,什麼時候去世的信息都沒有公布。
從之前的情況來看,有的老人去世有時候並非是當天報出來的。
而衛生部的官網上,關於日增死亡人數統計如下表

前天通報3人死亡,昨天通報8人死亡。
但其實按表來看,前天死亡的應是4人,昨天死亡7人。
過去兩周,已經至少35人因新冠併發症去世。
可怕的是,這個月18日、23日、26日通報的死亡病例,各有1人是在確診當天就去世的。
更不容樂觀的地方還在於現在每日新增的病例組成,高齡老人的比例占了不少。

比如前天,病例組成是這樣的:
社區病例:1810起,其中510例年齡超過60歲,12歲以下孩子有136例
客工宿舍病例:448起
輸入病例:10起
也就是說,老人跟孩子就占了社區病例的三分之一。
再來看看現在的住院情況:
截止到前天,感染新冠後重症病例231人,其中192人年齡超過60歲,占總重症人數的83%。
足以看出,老人在感染新冠以後是真的比較危險。
只是可惜前人的逝去並沒能給某些人起到警醒作用。
9月16日以後,牛車水大廈重開,有部分攤位重新開始營業。前天,有至少10個安哥圍在一塊喝酒被堵了個正著。

來源:新明日報
沒有安全距離,沒有戴口罩,聊天,一桌坐3到7人。
據說在有人上前勸說的時候,某安哥講「我們要與病毒共存」。

來源:新明日報
與此同時,本地醫院病房卻上演著另外一幕。
本地一個90歲高齡的老婦女,上周二(21日)因為呼吸困難送醫,送醫後出現了輕微發燒被安排進隔離醫院。
可是奇怪的是,不知道她有沒有做過新冠檢測,儘管有疑似症狀,但還是說沒有感染新冠。
沒有感染新冠的她,因為醫院的普通病房床位不足,只能繼續住在隔離病房。
很快,老人被列入病危名單。

來源:海峽時報 | 9月24日起醫院暫停訪客4周
為什麼病情會突然惡化?
他的兒子認為,自己的媽媽就自己一個人待在病房裡,家人不在身旁,「失去了活下去的意志」。
而情況也真如他所說。在醫院允許他去探訪以後,他媽媽的病情果真好轉,不再被列為病危。
不再是病危,在當前的措施下(如下),做兒子的也沒法再到醫院探望。

來源:moh | 上述情況可例外探訪
他說,自己在離開病房時,他母親哀求:「別不要我,帶我回家。」
可是身為人子的他卻毫無辦法。
他很心碎,但母親的情況還需要吸氧。
他很無奈,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篇長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是這樣的:
「跟病毒共存是一個值得讓人敬佩的目標,可前提是我們已經準備好。。。」

一邊是以跟病毒共存為藉口聚集喝酒的人。
一邊是因為醫院病床不夠只能隔離、又等不到親人探訪的人。
在當前的情況下,這種巨大反差讓人嘆息,也讓人感到諷刺。
而後者的情況,並不僅僅只發生在上述發文的網友身上。
有人留言說:
「我過世的父親和岳母也有類似情況。我們沒有機會好好地道別,他們入院後,一兩天都沒有任何消息,最後就接到醫生打來的一通電話。」

來源:todayonline
無法去醫院探訪的人,只能通過護士,或者醫生。可是護士醫生分身乏術,有時候也無法說明。
有人提出希望當局能允許至少年長患者可每日有1人探訪。
只是,現在醫院的情況,能容許嗎?
公共醫院130名員工、病人感染
6家醫院7個病房關閉、員工隔離
為什麼會禁止讓人探訪醫院?
原因在這裡。
衛生部前天公布,9月起到23日這段時間內,本地提供急症治療的公共醫院統計有130個員工跟病人感染新冠。
包括臨床跟輔助工作人員。
有的病人,去的時候看的其他病,最後被確診新冠。

來源:todayonline
而這個月13到19日,本地公共醫院有約1%的員工休缺席假、接到居家通知、隔離令或健康風險警告。
除此以外,另外有6家沒有透露名字的醫院關閉了7個病房,同時部分醫院的員工也被隔離。
綜上,床位跟人手都有問題,無奈下才宣布醫院停止探訪四周時間。
據衛生部透露,現在本地公共急症醫院大概有15%的床位可以用來安置新冠患者。

來源:海峽時報
只是這15%已經用了多少,沒有進一步說明。
現在病例還處於激增的上升期,昨天又8所學校出現孩子確診的情況,而且客工宿舍的感染人數也一再攀升。
8所學校出現學生職員確診
客工宿舍病例一周增2644例
前天1810起社區病例中,有136個是12歲以下孩子。
新增出現確診的有8所學校,分別有6所學前教育中心、1所中學、1所初級學院。

來源:SCMP
情況分別如下
3所職總優兒學府幼樂園(My First Skool):
位於史達拉摩道(Strathmore Avenue)第82座組屋,確診1名非教職員工,被同住者傳染。27日最後一次到校。
位於吉豐連路(Keat Hong Link)第817C座組屋,確診一個K1年級學生,28日最後一次到校。
位於後港91街第950座組屋,確診1名K2年級教師,27日最後一次到校。

3所Sparkletots學前教育中心:
位於達曼裕廊第161座組屋,確診1名非教職員工,21日最後一次到校。
位於淡濱尼北第483座組屋,確診1名K2年級學生,24日最後一次到校。
位於日拉邦路(Jelapang Road)第528座組屋,確診1名K2年級學生,27日最後一次到校。
另外的學校:
德義中學,確診1名中二學生。19日確診,15日最後一次到校,跟早前確診的第一起中五學生病例無關。
聖安德烈初級學院,確診1名初級學院二年級學生,24日最後一次到校。
從上述的情況可以看出,其實不少人都是被同住者傳染的。
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前天1810起社區病例,其中695起屬於同住者之間的傳染。

現在在家康復計劃已經擴大到5歲以上,69歲以下。
這種同住傳染的情況,只能說可能會出現得更頻繁。
不僅僅是社區如此,客工宿舍猜測也相差無幾。今年,客工宿舍疑似有了去年的發展勢頭。
客工宿舍的病例激增,過去一周每日情況如下:
9月23日,新增273例
9月24日,新增277例
9月25日,新增371例
9月26日,新增398例
9月27日,新增362例
9月28日,新增5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