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CCCS,下稱委員會)23日公布批准現代重工業集團造船業務控股企業——韓國造船海洋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合併的理由指出,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壟斷市場時,是否存在競爭者比市場占有率更重要。

造船業界人士表示,委員會當天在官網上公布了分析批准韓國造船海洋和大宇造船海洋合併的報告書。外國反壟斷機構公布批准上述兩家韓國企業合併的理由尚屬首次,這能否影響還未出結果的歐盟、韓國、日本等國的反壟斷審查備受關注。
新加坡去年8月成為繼哈薩克之後第二個批准兩家韓企合併的國家,但因擔心技術資料外泄等原因,6個月後才公布理由。哈薩克和此後批准的中國沒有公布理由。
委員會把造船市場分為油輪、散裝貨輪、貨櫃船、液化天然氣載運船和液化石油氣載運船,重點分析了兩家企業聯姻是否提高其他造船企業的市場准入門檻,是否對作為消費者的船運公司的購買力產生影響。委員會預估兩家企業的物理性合併可能會讓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各自上漲到最低30%和最高70%左右,但指明在造船市場上占有率並不體現市場支配能力。
委員會認為,市場占有率是反壟斷市場審查的主要依據,但是在招投標爭奪蛋糕的造船市場,應該更加看重是否存在有效競爭者。委員會解釋道,市場占有率可能會在下一場招標後出現變動,所以在造船市場上不能單純地用市場占有率衡量市場支配能力。
委員會補充道,考慮到造船市場的這一特殊性,只要一家有效競爭企業能夠參加投標,就可以解除韓國造船海洋和大宇造船海洋合併引發的濫用市場支配力哄抬價格等憂慮。在兩家企業合併後壟斷風險最高的液化天然氣載運船市場上,有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的滬東中華造船有限公司和三星重工業等競爭對手,沒有壟斷之虞。
分析認為,合併能否促成事實上由歐盟決定,上述表態可能對歐盟重點考察的液化天然氣載運船市場壟斷問題產生影響。委員會強調,在液化天然氣載運船市場上,除了韓國造船海洋和大宇造船海洋之外,還有分別來自韓國和中國的強勁對手。
造船業界普遍認為,新加坡公布審批理由會給其他國家的反壟斷審查帶來積極影響。業界人士認為,委員會的意見可以理解成,即使韓國造船海洋和大宇造船海洋兩強合併,造船市場的公平競爭依舊可以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