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部隊最快可能在今年底部署四艘無人駕駛的水面偵察艇,執行海上巡邏工作。它們不但續航力高、持久性強,還可節省人力,讓部隊騰出寶貴資源,完成其他任務。
由海軍、國防科技局和國防科技研究院合作研發的「海事保安無人駕駛艇」(Maritime Security Unmanned Surface Vessels)最快今年底完成海上測試,並正式投入使用。到時,這些海防尖兵將逐步接手巡海護衛艦負責的海岸線巡邏工作,與其他海事單位如警察海岸衛隊攜手,在第一時間因應緊急事故,共同維護新加坡領海安全。

由海軍、國防科技局和國防科技研究院合作研發的「海事保安無人駕駛艇」,最快今年底完成海上測試,正式投入使用。(李健瑋攝)
國防部是在2018年宣布推出海事保安無人駕駛艇。除了海事保安,海軍目前也備有結合拖體合成聲納和銷雷器的兩種無人艇。
所需人力從23人減至兩人
在新加坡人口生育率下降、軍隊人力逐年縮減的背景下,善用科技以減少人力需求和運作成本,同時提升防禦能力,是國防部近年積極追求的目標之一。 以海事保安無人駕駛艇為例,只需要兩名分別負責任務策劃和武器系統的操作員,比巡海護衛艦所需的23人少得多。
除了精簡人力,無人艇在維修作業和操作訓練方面也更加簡易。從發現到修理故障所需的時間,可從兩三小時大幅縮短至15分鐘;無人艇操作員的受訓時間也比其他艦艇少20%。這意味著,海軍在無人艇的人力配置上可享有更大彈性,包括實行以全職國民服役人員和戰備軍人為主,正規軍人為輔的人員編制。
這款由新科工程承造的無人艇長約17米、重30公噸,速度最快可達25節(knots),相當於每小時46公里,續航時間長達36小時。海軍部隊目前已接收四艘海事保安無人駕駛艇,軍方未透露無人艇的建造經費。
海軍的無人駕駛水面偵查艇中隊指揮官黃世揩中校(40歲)受訪時指出,由於無人艇可進行全天候巡邏,故不存在因長時間大範圍巡航導致的人員疲勞問題。無人艇還可深入危險地區,讓海軍人員減低任務風險。
無人艇備有12.7毫米口徑重機槍,以及炫目雷射器,可由操作員遠程遙控。
在快速因應緊急事故方面,無人艇也須具備尖端的自動導航能力。
參與研發無人艇的國防科技研究院機械科技署超級研究員馬梓景(39歲)指出,行經新加坡周邊海域的船日均超過1000艘,水中還有航標、信標等障礙物。
為確保無人艇航行無虞,國防科技局和國防科技研究院針對新加坡水域的特性和交通,共同為無人艇量身打造一套利用攝像機和雷達,就可自動偵測和避開水上障礙物,防範碰撞事件發生的人工智慧系統(Collision Detec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研究員也把海上交通規則編入系統編程,讓無人艇在避開障礙物時懂得應轉向哪個方向等。系統已通過數百萬公里的電腦模擬測試,目前仍處於海上測試階段。
攝影:李健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