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過去兩年的外籍員工人數顯著下降,除了因政府收緊各項工作證件條件,一部分原因也是疫情導致不少外籍員工萌生去意。
西方國家掀起的大辭職潮,在極其依賴外籍員工的新加坡也產生一定的波瀾。
《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總外籍員工人數從2019年的142萬7400人,減少至2020年的123萬1500人,再下降至去年中的119萬7100人。
疫情期間,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員工有出無進,導致該國總勞動力萎縮。
僱主:缺人手被高薪挖角
受訪的僱主都指出,很多外籍員工因邊境不開無法回國,加上因為一些行業非常缺乏人手,出高薪挖角,辭職人數不少。
陳寶榮建築公司總監陳麗明說,過去今年裡就有大約25%的工作準證持有者辭職,到其他支付更高工資的公司工作。「比起疫情前,非常容易聘請新客工,但現在除了行政手續繁多,等候入境我國(新加坡)以及完成隔離需求,他們能正式投入工作也是三個月後的事。」
她也透露,不少員工都知道外面有工作機會,所以會為自己打算,僱主要是不願意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乾脆跳槽。
「目前我一些現有的客工工資都已經起到1400新元(馬幣約4345令吉),比市場的約900新元(馬幣約2793令吉)高出很多。」
大眾鋼鐵集團(NatSteel Holdings)首席人力資源官陳美真受訪時透露,公司旗下有900至1000員工,當中有少數新加坡人與本地永久居民的專業人士會以職業發展為由辭職,但主要的流失來自工作準證持有者。
她說:「工作項目越來越多,但2021年就有76名員工離職,新聘請的客工也就111名。表面看起來我有填補人手,但實際上人手還是不足以應付現在的生產量。在沒有人離職的前提下,我估計還需要增添另外50名員工。」
工程師:回檳工作較寫意
在新加坡工作11年的馬來西亞籍就業准證持有者郭姓工程師(61歲)辭工準備回國。他受訪時透露,自己原本的基本工資超過4000新元,但六七年前老闆稱業績不好,把他的工資下調至3000多新元,至今仍沒有調整。
他說:「回檳城在我朋友的公司工作,薪金大約一樣,但生活費便宜多了,而且和朋友工作也比較舒服。即使老闆在我辭職時提出增加500新元工資,我還是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