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長黃循財(左)昨天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與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針對種族課題聯辦的線上論壇上發言後,與薩稀賈古瑪博士對談。(圖: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提供)
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披露,特選學校確保獅城擁有掌握華英雙語雙文化的年輕一代,而政府也在另外幾所學校推行加強馬來語和淡米爾語能力的計劃並培養學生對雙文化的興趣,這是為了確保各族母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得以保持上從華族、馬來族和印族文化也能免於凋零消散。
《聯合早報》報道,黃循財在論壇上指出,有人批評政府保存和發展母族文化的政策,指這樣的做法讓人們更具備單一種族意識,有損多元種族主義的培養,並把矛頭指向特選學校。
黃循財說:「我想請那些批評特選學校制度的人們考慮一下,獅城母語的口語和寫作水平下降,以及獅城華族、馬來族和印族文化凋零消散,會不會讓這個社會更好?」
他指出,政府保留過去曾經是華校的特選學校,用意就是確保有足夠掌握華語和英語的雙語人才。政府也在另外幾所學校推行計劃,讓學生加強馬來語和淡米爾能力。
黃循財強調,他能夠理解人們對特選學校的擔憂,當局確實希望年輕一輩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和不同社群的人交流,並結交不同種族的朋友。「我們會繼續研究如何讓學校更具備多元種族的特性。」
新加坡目前一共有15所特選小學和11所特選中學,教育部也在多所中學和初院開設讓學生有機會深入學習母語與文學的語文特選課程(Language Elective Programme,簡稱LEP)。
提供華文LEP的中學包括八所特選中學以及淡馬錫初級學院中學部,馬來和淡米爾LEP的中學則各有3所。開設華文和馬來LEP的初院各有5所(包括直通車課程高中部)以及兩所開辦淡米爾LEP的初院。
黃循財也說:「我們也有回教學校、優質的母語媒體,以及許多華族、馬來族和印族文化機構,這包括華樂團、馬來文化中心和印度純藝術協會。這一切是否應該取消,理由是它們延續了種族意識,對其他種族、語言、文化和傳統不具備包容性?」
黃循財指出,新加坡人不僅僅是了解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和美國紐約最新潮流的英語大都會居民,也包括具備不同文化觀點、更習慣使用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或其他語言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