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一個月,工程師仍等不到匹配的肝臟最終離開人世,悲惻的遺孀感謝這段期間有超過50名善心人士聯繫或為她的丈夫奔波,當中包括哺乳媽媽和癌症康復者,讓她心存感激。
《新明日報》日前報道,已婚工程師熊先生(40多歲)連續兩周腸胃不適,到醫院做內窺鏡發現問題,7月26日因急性肝衰竭被轉入國大重症監護室,妻子余女士(40多歲,工程師)自此上網焦急尋找匹配肝臟救丈夫一命。
苦等約一個月後,他在8月26日上午不幸病逝。余女士在早前成立的肝臟移植群組通告說:「感謝群里大家的幫助和一直以來的關心!我先生今天早上8時走了,也算擺脫疾病和病痛了。感謝大家。」

妻子余女士焦急上網為丈夫尋求匹配的肝臟救命,但苦等一個月也沒有等到適合的肝臟,熊先生不幸病逝。(檔案照)
余女士日前在朋友、鄰居和同事的幫助下幫丈夫完成後事,夫婦倆的雙親都因疫情無法來新送最後一程而感到痛心。
余女士在平定情緒後,接受訪問時透露,前後至少有五六十人聯繫她,她都推薦給醫院聯繫人,具體到醫院檢查的人數則不明。她透露,根據部分志願者反饋,料有15至20人前去醫院檢查。
回顧過去一個月的等待,余女士抱著「等待奇蹟出現」的心情,她告訴記者,國家器官捐贈庫很難等,必須是腦死亡病人,且血型、體重和年齡都符合,有時幾個月才出現一例,這對疾病病患來說很難等到。因此,活體捐贈成為重要的救人途徑。
經報道出街後,余女士說,很多善心人聯繫她。
「有人從馬來西亞開車7個小時下來,有人為了救我先生自願附加一份風險承擔書給醫院,有人捐過腎,有哺乳的媽媽,有6、70歲的阿公阿嬤,有癌症康復者,有人血型不匹配,問我能不能把自己的肝捐給醫院,讓醫院再去找一個適合的肝給我先生……這些都是我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他們的善心善語令我非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