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英國有伊頓公學,新加坡有萊佛士書院。」這並非空穴來風。那麼,新加坡萊佛士書院到底有多牛?
#1 萊佛士書院簡介
萊佛士書院(Raffles Institution ),簡稱RI,是新加坡的一所公學性質的私立男校,新加坡最頂尖的學校之一,也是世界上的頂級中學。

萊佛士書院與萊佛士女子中學和萊佛士初級學院(兩年制的高中)擁有特殊的聯繫,一般被合稱為「萊佛士家族」。
萊佛士書院女中和男中的學生,每年不需要考O-Level,直通車直升高中部。
自2009年1月起,萊佛士書院與萊佛士初級學院合併,更名為萊佛士書院。不過,兩間學校課程上並未合併,只在行政方面合併。2008年6月,兩校董事局已經合併,並有三分之一是來自萊佛士女校董事局,新加入的董事長。但是,萊佛士女校因認為學生在女校的環境中會更有冒險精神,更敢於當上領袖,而沒有與萊佛士書院合併。

三所學校也都共享教學資源與設備,女中與書院有不同的校歌、校徽和校訓,但是三所學校的校友都將自己稱作「Rafflesian」(萊佛士人)。
#2 萊佛士書院歷史
新加坡萊佛士學院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學校由新加坡的發現者及首任總督、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爵士於1823年6月5日創辦,原名新加坡書院(Singapore institution),1868年為紀念萊佛士爵士而更名為萊佛士書院(Raffles Institution)。也就是說,從發現新加坡這塊新大陸開始,萊佛士書院就誕生了,比新加坡國家的歷史還長了142年!

▲托馬斯·史丹福·萊佛士爵士
1903年,原本私立的萊佛士學院成為公立學校,而直到今天萊佛士書院依然是教育部管轄下的一所政府中學。不過,它要比其他大部分中學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儘管成為了公立學校,萊佛士書院依然保持了許多私立學校的特色,例如學長制、寄宿制、重視體育和男女分開教學的傳統。
隨後,萊佛士學院又經歷了:
1942年,被日軍徵用為日本軍營;
1945年,借用聖約瑟夫書院(St. Joseph Institution)部分校舍復學;
1958年,迎來了歷史上的首任亞裔校長;
1962年,成為新加坡平均成績最好的學校;
1973年,搬遷到格蘭芝路(Grange Road);
1981年,高中部被分拆出來組建了萊佛士初級學院,成為一所4年制中學;
1983年,開始開辦特殊教育課程,專門教育被證明為擁有高智商的學生;
1990年,學校再度搬遷,新校舍位於碧山(Bishan);
1992年。萊佛士書院被新加坡《海峽時報》評為新加坡最好的中學……
自1993年,新加坡教育部發表官方的中學排名以來,萊佛士書院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3 著名校友及牛校錄取率
著名校友
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培養了新加坡幾乎所有重要的政商界人士,包括新加坡的兩位總理李光耀與吳作棟。

▲新加坡國父 李光耀

▲新加坡第二任總理 吳作棟
牛校錄取率
「英國有伊頓公學,新加坡有萊佛士書院。」
作為「常春藤的直通車」,新加坡萊佛士書院每年被牛津、劍橋錄取的學生數量,甚至比英國伊頓公學還要多!
#4 校園設施
書院共有6座教學設施樓,其中主樓是行政樓,是校長室及教師辦公室的所在地。與行政樓相連的是高年級樓、低年級樓、科學樓、課外活動樓(包括了禮堂、講堂、食堂與課外活動中心),以及巴士車站。主要裝修工作在2006年完成。
最後一個大樓內設有圖書館和學校禮堂,附近還有一些宿舍。

圖書館
萊佛士書院的圖書館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圖書館,於1923年建成,要比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的歷史還長。該圖書館有藏書5萬本,這對一個中學而言十分可觀。目前圖書館的所有擺設和裝飾都依然保持著1923年剛建成時的風格,古色古香。圖書館有專職的人員負責。

體育設施
體育設施方面,書院有一個體育場和400米的標準跑道,此外還有一個體育館、2片籃球場、2片網球場、3片壁球場以及2個保齡球道。

#5 學校文化
萊佛士書院保留著很多歷史悠久的傳統,通過各種集體活動培養「萊佛士精神」。

露營活動
每一屆的新生在入校後都要參加一個為期3天的露營活動。
學唱「屆歌」
每屆萊佛士學生都要學唱「屆歌」。萊佛士書院共有3首屆歌,分別是:《手牽手》、《關懷的聲音》和《我們還年輕》,由每年中學4年級的學生教給中學1年級學生。
學生會
學校的學生會也被認為是新加坡最活躍的學生會,這裡是新加坡未來領袖的搖籃,很多萊佛士書院學生會主席日後都踏入政界服務。
野外生存訓練(OBS)
每一屆中二升中三的學生,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要參加為期一周的野外生存訓練(OBS),完成該項訓練後,學生可以換上長褲,正式成為學校的senior。
體育活動
在體育活動方面,所有學生在體育課上都必須學習打橄欖球。除此之外,萊佛士書院的板球、網球和壘球成績也都很優異。
如果您想送家中的孩子去海外名校,萊佛士書院將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網絡收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