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截圖)
作者
郭躍男
生活在新加坡如此現代化的城市,覺得離野生動物很遠?先別太早下定論。
上周五(16日)有網友拍到組屋樓下蟒蛇公然勒死肥貓的視頻,引起不少國人關注,甚至在網上爭論,到底應該救貓還是不要救貓?
本地公民記者網站Stomp報道,居住在裕廊西的居民爆料,11月16日在裕廊西第五大牌726號的組屋樓下看到一條蟒蛇緊緊地纏繞在一隻成年白貓身上,最後將貓活生生勒死。
爆料者的家屬當天晚上10時40分在組屋樓下目睹這驚人的一幕並用手機拍攝下來。視頻的畫面有點兇殘,紅螞蟻都不敢看,只能找來住在隔壁的紅蟑螂當自己的眼睛,終於弄清楚視頻的內容。
視頻開始時,畫面中的成年白貓已經在不停地掙扎,想要擺脫蟒蛇的束縛,但是據爆料者的家屬說,那隻貓在掙扎了兩三分鐘後就沒了動靜。他本想上前救下貓,但為時已晚,貓已經死了。
該名家屬也拍到另一則視頻,顯示蟒蛇爬進了水溝里後又被撈出來,接著視頻就中斷了。
該名家屬後來打給關愛動物研究協會(ACRES)。
ACRES約一小時後趕到,並在回復STOMP時表示「蟒蛇已經非常適應城市森林的環境,它們最主要的獵物老鼠在這裡大量繁殖。」
ACRES還說,「貓也很可能會成為蟒蛇的獵物,它們好奇的天性會促使它們自然而然去接近蟒蛇」。看來,「好奇心害死貓」這句話是真的。
看到視頻後,有網友留言說,視頻中的那隻白貓就是自己組屋樓下的那隻社區貓,長得很可愛,總是在自己很晚回家時陪伴自己。傷心時也會成為聆聽者。現在它走了,心很痛卻於事無補。
見死不救最要不得?
STOMP發布這則新聞後引起網友熱議。不少網友關注拍視頻的人為何不去救貓,評論區的網友仿佛不是動物福利主義者,就是環境科學家。

- 比起拍視頻,為什麼不做些什麼來救貓?
- 這是蛇的天性,它也必須進食的。
- 這樣啊,如果蛇捕捉人也是天性使然對吧?很好……

忙著拍這個視頻而不去救貓的人會有報應的,有一天他在生死線上掙扎時,他的孩子或許也會在旁看著,而不會採取什麼行動。別告訴我蛇吃貓是自然界的循環,人類的良心也是天性,很明顯人們缺少良心。善惡終有報。

終於有比較理智的網友發言了:
多數人都沒有經過如何處理蛇的訓練。不要自作聰明,以為自己可以處理當時的情況。
只要有視頻的新聞,視頻拍攝者都會被質問為什麼當時不採取其他的行動而只是拍視頻,但現實中還是要量力而行,不然救不了貓自己也被蛇纏上,就麻煩了。
組屋區野生動物勤出沒
常抱怨新加坡沒有自然資源,缺乏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其實不然。我們的居民經常都有機會與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交流呢......
今年1月,宏茂橋也出現過蟒蛇殺死貓的案例。被蟒蛇殺死的還是一名居民從小喂養到大的家貓,居民當場落淚。
7月,惹蘭紅山一代的居民也在自己二樓的組屋裡發現網紋蟒,被抓走時還在空中撒了泡尿。原來這是蟒蛇受到驚嚇時的自然反應。

最讓人害怕的是,去年9月湯申路上段蘇州徑的一間公司的馬桶里也有蟒蛇出沒。這根本就是恐怖片里的橋段。寫到這裡忍不住臀部一緊,紅螞蟻決定等一下蹲馬桶絕不能超過30秒,因為紅螞蟻的辦公室就在一樓。

(STOMP)
南洋理工大學校園也是「重災區」,還被坊間戲稱為「西部動物園」。除了蟒蛇之外,那裡還曾出現過穿山甲、猴子、蜥蜴等生物,師生們已經司空見慣。
紅螞蟻最近也收到朋友發來的「喜訊」,轉告大家,那隻「居住」在他家附近兩年,怕生又羞於露面的孔雀,最近終於開屏了......


還發來孔雀奔跑過馬路的視頻。
其實我們不想家裡迎來這些「不速之客」,它們同樣也不想來我們家啦。
但很可能隨著整個城市不斷發展,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受到影響,無家可歸只好闖入居民住宅區。就如這位網友所說的:

東挖西挖,這麼多新的軌道線、新的政府組屋和私人公寓,還拓展高速公路,那些蛇沒地方住只好和人類一起住在居民區......我走在長滿草的路邊也很有壓力。
城市化發展與保護棲息地之間的微妙平衡難以取得。大自然的生物鏈法則也難以改變。
如果你在組屋樓下與蟒蛇或其他動物不期而遇,最安全的方法是打給關愛動物研究協會(ACRES):97837782 。不要慌張、不要驚動動物、更不要逞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