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不干涉內政,是一項國際法原則,也是主權國家的普遍共識。但在很多國家的內部事務中,我們卻經常看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身影。委內瑞拉內亂、敘利亞戰爭、伊朗局勢等一系列問題,都可謂是美國的「作品」。

9月25日,新加坡內政部長尚穆根在一個研討會上指出,「多個國家都面臨外來干預問題,新加坡也不能倖免。」一向以繁榮穩定著稱的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如今也面臨著潛在的外來挑戰。尚穆根指出,新加坡有人去年聯袂到國外會見外國領導人,籲請帶頭把民主帶到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他們也聯名成立接受國外基金等資助的公司,也就是使用外國資金在新加坡推動民主和人權等課題。

新加坡毫無徵兆地出現黑金,目標更是直指當局,這讓尚穆根難掩怒色。他質問道:「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觀點,不論這些觀點是否合理。不過,接受外國人資助來推進政見,這是正確的嗎?」然而實際情況遠沒有這麼簡單,有媒體還指出,在新加坡的一些政論網站上,有人專門僱傭外國人撰寫有關新加坡的負面文章,包括可破壞社會和諧的煽動性文章。尚穆根表示:「新聞網站由匿名寫手撰文,沒人知道他們是誰,他們可能是圖謀不軌的外國人,這些網站可輕易成為外國勢力攻擊和分化社會的工具。」
在這起嚴重的事件中,尚穆根提到了一些我們非常眼熟的手段。會見外國政客,接受國外的資金資助,在網絡發動煽動性負面言論,這些與當前香港一系列暴力事件背後的做法如出一轍。有分析指出,把自己所謂的「民主和人權」強加給他人,為了掩人耳目就使出各種陰招,這些都是美國慣用的伎倆。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的一次會議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發表聲明指出,「在對外關係上,新加坡是中、美兩國的好朋友,我們很希望與兩國保持良好關係。」有媒體指出,美國既是新加坡的國防安全夥伴,又是新加坡最大的投資夥伴,但李顯龍在中美關係上選擇不站邊,這對美國而言無異於潑冷水。而美國向來睚眥必報,這更讓人懷疑,美國很可能就是新加坡當前事件的幕後黑手。面對境內的「暗流涌動」,新加坡當局表示,有必要制定自己的法律來應對,並及時干預和調查敵意信息宣傳等威脅,包括調查資金的流動,限制外國人參與特定組織的領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