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
很多年前,新加坡是這樣的,即使是最最繁華,當時的「CBD」新加坡河一帶,也幾乎看不到高樓的蹤影。

70年代的克拉碼頭一帶,圖源:FB@Remembering Singapore
而現在,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充滿了現代化的建築和燈飾,將這裡的夜晚點綴的驚艷又動人。

圖源:Flikr@CHOO YUT SHING
走過上個世紀90年代,距今已有30多年,那時候的新加坡,雖然就有「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美稱。
但是和現在比起來,似乎卻有著很明顯的差別了......
這些年,新加坡一直沒有停下腳步。填海造新地、重新發展現有地段,是新加坡對未來給出的兩手準備。
剛剛,新加坡政府宣布,即將開啟「長島計劃」(Long Island)的建設。未來,在新加坡東海岸一帶將大!變!樣!

圖源:Stacked Homes
新加坡的「杜拜」正式啟航~
前天,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周二宣布長島發展計劃。
這個計劃的核心,是在新加坡東海岸水域填海造島。
「長島計劃」的範圍由市中心附近的濱海堤壩,一直至離機場也不遠的丹那美拉渡輪碼頭!

圖源:URA
根據現有估計,「長島計劃」占地面積約800公頃(8平方公里),總長約18公里。
整體面積差不多有1142足球場大小。如果對這個面積沒有太大概念的話,它大概有現在的兩個濱海灣那麼大!

現有的東海岸海岸線將向外延伸,圖源:海峽時報
目前規劃的「長島」,將由三塊填海土地構成。
每個人造島嶼都將比現在土地更高,形成一個「島鏈」保護新加坡本島。
「長島」將和現在的東海岸公園平行。兩地之間的水域,將成為新加坡第18個蓄水池。

「長島計劃」構想藝術渲染圖,圖源:Todayonline
根據網上某建築設計公司流出的照片,甚至還會有「跨海大橋」連接現有的土地和「長島」。
這妥妥的就和杜拜差不多嘛~

圖源:BiodiverCity(BIG)
待「長島」建設完成後,政府將對這裡進行大規模開發。
不僅要在這裡興建住宅,還要在這裡建設生活娛樂設施以及工業園設施等等,現有的東海岸公園增添20公里的濱水公園。

渲染示意圖,圖源:BiodiverCity(BIG)
未來,這一片地方將變成住宅休閒工業三合一的新加坡最in區域之一!

「長島」未來生活藝術渲染圖,圖源:URA
早在2019年就被提出,新加坡當局規劃建設長島有三個最重要的目的,每個都是新加坡發展的:
1)保護新加坡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2)為公園使用者保護現有的東海岸公園
3)加強新加坡的水供韌性保障用水安全
4)發展更多濱海戶外休閒設施
5)為新加坡後代子孫創造更多土地和選項
其中,海平面上升是新加坡目前迫在眉睫的一個「大危機」,急需找到解決辦法。

未來這種情況被變為現實嗎,圖源:海峽時報
根據研究估計,到了21世紀末,新加坡四周的平均海平面可能上升高達1米。要是漲潮和風暴潮同時發生,海平面甚至可能上升4至5米!
但是,新加坡是個低洼島國,三分之一的土地比平均海平面高不足5米......一旦這種情況發生,新加坡很多地方將不再安全!
特別是馬林百列組屋區和東海岸公園所在之處,當初就是填海造地而來,首當其衝地面臨劇烈衝擊。

海平面上升13米後可能在新加坡出現的情況,圖源:Youtube@CarbonVirgin
待比現有土地更高的「長島」建成後,能為新加坡本島提供一道緩衝。
而新建的蓄水池不僅能夠保障更高的供水需求,還能在必要關頭調節水位,保護居民的家園。

這裡之後將大為不同了,圖源:早報
當然,這個計劃落實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當局預估,這可能要耗時「數十年」發展。
明年初,各政府部門將開始相關技術研究,光是這個預計就要花五年時間。
坊間目前對於「長島計劃」反應不一。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的Yong Kwet Yew教授表示,新加坡未來的土地需求和預防海平面上升問題需要一個持久的解決方案。
而通過填海能夠同時解決這些問題,且具備一定的經濟意義,是個現今一個「相當正確的方案」。

填海計劃或分四個階段進行,首階段工程包括建造預製場地及填沙,圖源:早報
而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境學院海岸科學Adam Switzer教授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則說,「長島」有諸多施工上的挑戰必須克服。
他提醒當局,該計劃將不可避免地對海床和周圍環境帶來影響,政府應該制定周密計劃,將這類影響降至最低。

圖源:Todayonline
新加坡的未來絕不止「長島」!
自建國以來,新加坡就一直走在填海造地的道路上。
新加坡獨立建國後的第二年(1966年),東海岸項目動工,迄今為止還暫時沒有出過紕漏。

不斷擴張的新加坡版圖,圖源:wordpress@nussammy
新加坡的「明珠」樟宜機場是可以說從「海水中誕生」的(67%面積來自填海造地):

圖源:海峽時報
讓新加坡成為「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的裕廊島,從無到有也經過了漫長的發展:

還有新加坡CBD濱海灣一帶的一大片區域,在20年前,可能都只是一片大草坪!

圖源:VIA KOON&Todayonline
受限於土地面積有限,新加坡一直在不斷地進行更多嘗試。
填海造地是一方面,重新發展現有的規劃也在同步進行中。和「長島」計劃一起規劃的,還有下面這些。
【1】
巴耶利峇新市鎮
李顯龍在去年國慶大會宣布
目前的巴耶利峇空軍基地
將在2030年搬遷
騰出的約800公頃土地
將用於建造新市鎮
面積為大巴窯的5倍!

圖源:URA
這個新一代的城鎮
將提供新住宅、新工作和新生活方式
讓大家在家門口就可以
工作、生活、遛娃、休閒
再也不用到處跑了~

圖源:PropertyGuru
據說,以後整個巴耶利峇板塊
會成為新加坡未來設計中的
「無車城」~

圖片來自網絡
【2】
兀蘭區域中心
不久後,兀蘭區域中心有望成為
新加坡北部區域最大的經濟中心
未來15年將發展約100公頃的土地
引入新的商業、工業、研發
和學習與創新空間

圖源:URA
坐落在充滿活力的綠色景觀中
與新山的主要地點無縫連接
這裡未來將轉變為
新加坡北部農業技術
和食品走廊的戰略中心
擺脫旁人對這裡「偏遠莽荒」的刻板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