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新年又要到了,到鄰國馬來西亞採購年貨,便宜又大碗,因此一直是不少新加坡人每年必備的「傳統」活動。
要買東西,自然要換錢,(15日)新元和馬幣的兌換率依舊居高不下,處於3.49的水平。
馬幣貶值,對在馬國有消費需求的新加坡人,或在新加坡工作的馬國人都是好事,對馬國人則不然(在不考慮馬幣貶值是否引起輸入性通脹,導致馬幣實質購買力下降的前提下)。
但對新加坡人和馬國客工而言,新元居高不下的盛況,卻又難免產生一種該早點換錢,還是晚點換錢的矛盾想法。
畢竟,自新馬貨幣脫鉤以來,新元和馬幣漸行漸遠,匯差愈來愈大,似乎永遠看不到頂點,越晚換,效益越高。
但一些經濟師卻又不時提到,令吉已經處於低點,未來有望反彈的論點。
所以究竟該怎麼辦?蟻粉或可考慮根據以下關於馬幣強弱的脈絡,決定是要再等等,還是事不宜遲……
得看中美經濟情況
令吉未來能否走穩,甚至反彈,相信是讓不少經濟師頭大的艱難課題。
理論上,根據現有政治環境,以及各項經濟數據評估得出的答案,應該具備一定程度的參考性。
但令吉的走勢,就和馬國政治一樣,詭譎多變,往往會有意外驚喜,讓人跌破眼鏡。
令吉的強弱,基本上脫離不了內外因素影響。
先說外部因素——美國基準利率的升降、全球經濟大勢,以及中國的經濟復甦速度。
美國聯儲局是否在今年3月降息的決定,將直接反映在美元本身是否持續走強或走軟。一旦美國降息,美元走軟,預計就能給馬幣緩解不少壓力。
全球經濟好轉,對馬國這個出口導向國家也會是好事。馬國經濟一旦好轉,馬幣就有望走穩。油價走漲,對馬幣也會是利多。
而中國則是馬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第一大出口國,因此中國的經濟局勢,對馬國經濟和馬幣的強弱,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無論如何,這三個外部因素是馬國本身無法無法控制的,美國聯儲局會多快降息,還得看美國當局評估其通脹和各項經濟數據;至於中國要多久才能從疫情後的沉睡中「甦醒」,也視乎北京當局能否對症下藥。

中國多快走出經濟陰霾,將一定程度影響馬國的經濟前景。(路透社)政治不穩定壞了整鍋粥
馬國能操之在己的,是內部因素,即政治穩定和經濟改革是否到位。
兩者環環相扣,政治穩定,外資流入的動機便會加大,反之則有可能出逃。
但馬國最近傳得繪聲繪影的倒政府劇本「杜拜行動」,以及據稱將在本月底有所結果的前首相納吉特赦案,無疑都讓馬國的政治穩定蒙上一層陰影。
部分朝野政黨高層被指在杜拜暗渡陳倉,策劃推翻首相安華領導的團結政府,事後反對黨多名領袖出面反駁相關傳言。
儘管「杜拜行動」無疾而終,但一系列政治鬧劇,已經足以讓馬幣近期回吐去年最後兩個月兌美元收復的失地,與去年10月錄得的25年新低,僅相差約3%。

2022年11月底就任以來,安華政府可能倒台的流言不曾少過。(馬新社)
此外,雖身陷囹圄,但在馬國政壇依舊存在感十足的納吉,其特赦申請是否獲得馬國元首為首的特赦委員會批准,也同樣受各界矚目。
納吉是在2022年8月因挪用SRC國際公司4200萬令吉,開始入獄服刑12年。
儘管安華強調,是否特赦完全是馬國元首的決定,但外界肯定會將之聯想為這是安華和納吉,以及巫統的協議,和副首相阿末扎希在貪污案無事省釋如出一轍。
無論納吉最終是否提早走出監獄大門,恐怕都會對馬國政局造成一定程度衝擊。
特赦了,曾經反貪口號喊得響徹雲霄的安華更難做人,反對陣營國盟肯定會見縫插針,趁勢攫取更多政治量能;若不特赦,團結政府的穩定又會受到考驗,在團結政府扮演要角的巫統會不會趁機搞出事端,仍是未知數。
政治局勢烏雲密布下,安華政府還有多少餘力推動經濟改革,是必須打上大問號的,市場和外資應該會傾向於繼續觀望。
如此一來,馬國經濟將難以在短時間內步上正軌,支撐馬幣收復失地。

兌換令吉到對岸購物是不少國人的「日常」。(聯合早報)
去年10月,馬幣曾一度跌至接近1美元兌4.8令吉的水平,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低。
差不多同一時段,馬幣兌新元也跌得一塌糊塗,去年12月18日,一度貶至1新元可兌換3.5273令吉的水平。
去年年終新馬邊境何以車水馬龍、人滿為患,相信也就不必再多做解釋。
雖說美國何時降息和中國經濟復甦情況等外部因素,非馬國所能掌控,但若連自己能掌握的政治穩定,也被爭權逐利的政治人物搞得烏煙瘴氣,馬幣繼續再跌至另一個新低點,恐怕也非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