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入新的一年,蟻粉是不是在考慮換工作或轉換職業跑道?
新加坡人力部上周五(12月29日)公布的最新職位空缺數據,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數據顯示,在專業人士類別中,職位空缺最多的崗位是:
軟體、網絡和多媒體開發人員。
至於持有大學學位的求職者,職缺比率最高的三個職位是:
軟體、網絡和多媒體開發人員
預算和財務會計經理
商務拓展經理
只需高等技能 無需高等學歷
長久以來,傳統四年制的大學教育,一直被視為從事科技業的先決條件。

擁有一紙大學文憑,不再是進入科技業的必備條件。(聯合早報)
不過,據《紐約時報》報道,全球勞動市場正在發生永久性的轉變。
隨著人工智慧(AI)來勢洶洶,白領和藍領工作的區分已經過時,如今流行的是:
新領(new collar)工作。
這個由IBM前執行長羅睿蘭(Ginni Rometty)發明的新詞,指的是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等技術帶動的新興行業:
雲端科技
網絡安全
數碼設計
數據分析
電動車
機器人
要從事這些行業,雖然必須具備高等技術,卻未必需要高等學歷。
換句話說,即使是教育程度較低、從事低薪工作的藍領階層,也能通過職業培訓獲取相關技能,晉身為「新領」階層。
比起一紙文憑,新領行業的僱主更重視的是員工的學習和適應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敏捷和靈活度。

新領工作考驗的是員工處理問題的靈活度,以及學習和適應能力。(海峽時報)
羅睿蘭解釋,雖然考取學士學位可以擴展心智和開闊視野,但對沒有完成四年大學學業的求職者卻形成一道障礙。
她舉例,許多科技公司只招聘有大學學歷的求職者,即使是不需要這種教育水平就能勝任的職位也如此要求,以致數百萬人被排除在外。
「毫無必要的學歷要求只會傷害勞工,企業也難以擴大人才庫,產生的效益很少,甚至沒有任何效益。」
好消息是,近年有越來越多僱主響應羅睿蘭的「號召」。
職場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發言人透露,平台的9億3000萬名用戶中,有1億5500萬人沒有大學學位,卻具備技能過渡到更高收入的工作。
「也有更多招聘經理轉向使用技能相關的條件來篩選求職者,不再根據學歷。」
看來,在大量科技職位空缺急需填補的情況下,之前「高高在上」的科技企業也不得不「放下身段」。
人工智慧人才稀缺?要轉型趁現在!
過去三年,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甚至有公司以年薪百萬美元招聘人工智慧相關專業的博士生,在在反映出新領行業的熱度。

中國電動車製造業在新領工作的崛起下蓬勃發展。(路透社)
把鏡頭轉回新加坡,科技業的就業前景同樣備受看好。
根據求職平台Jobstreet發布的2023年新加坡薪酬調查報告:
科技專業人士的月薪中位數為7376新元,平均薪資比冠病疫情前提高16%。
人力資源專家陳志強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說,疫情加速數碼轉型,以及第五次產業革命出現,都是促使科技業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的因素。
數據是人工智慧的「血液」,因此對該功能需求增加不足為奇。

人力資源專家認為,企業對人工智慧的需求增加不足為奇。(路透社)
新加坡2023年在IT領域的政府開支達33億新元,過去五年的累計投資額更是超過160億元。
Jobstreet預計,本地就業市場來年會繼續聚焦於科技行業,人工智慧也將成為各行各業不可忽視的課題。
「如今企業在使用AI進行決策方面已更加得心應手,日後料將繼續使用AI來改善工作流程和提升員工效率。」
「隨著企業對AI技能的需求激增,行政類工作難免會受到衝擊,為客戶提供AI轉型諮詢服務的工作會更吃香。」
陳志強也建議求職者「去有魚的地方釣魚」:
「現在,魚就在IT領域的池中。 有興趣到IT領域工作的人們,這可能是考慮轉型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