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有一位家庭医生
因为没有诊断出
一位15岁少年睾丸扭转的症状
也没有将他转介给专科或紧急部门
造成少年最终因延迟医治导致睾丸缺血
不得不切除受影响的睾丸
医药理事会介入调查后
纪律审裁庭裁定家庭医生专业行为失当
吊销了他的医生执照12个月!!

互联网示意图
家有男娃的老母亲
看到这个新闻真的很心惊
毕竟这种少见病症真的很难判断和预防
在新加坡的这种分级诊疗制度之下
如何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老母亲瞬间心底有点怕怕的......
MOMS DAILY
15岁男孩在家庭诊所被误诊2次

互联网示意图
第一次误诊为腹部绞痛
2019年3月22日,当时15岁左右的少年因下腹疼痛而到家庭医生Yeo Khee Hong的诊所求医,少年申诉疼痛起源于左边睾丸,之后移到下腹,此外也出现轻微腹泻。
Yeo Khee Hong检查后,认为少年只是腹部绞痛,开了止痛和止泻的药物给他。
第二次误诊为睾丸发炎
五天后,少年再次到诊所求医,申诉左边睾丸肿痛,坐下或行走时疼痛会加剧。
Yeo Khee Hong检查后发现他的睾丸肿大且一触即痛,认为少年的左边睾丸和附睾丸发炎,开了抗生素药物给他之外,也帮他验血和验尿,以确认自己的诊断。
MOMS DAILY
少年疼痛加剧 紧急送院切除睾丸

互联网示意图
结果到了4月1日,少年的情况还是没有好转,而且疼痛难忍。少年父亲打电话给医院询问时,医生才说少年的情况严重,要求他把少年送去大医院的急诊部。
急诊部的医生初步诊断时,发现少年睾丸水肿、阴囊皮肤发炎,超声波扫描后证实他的睾丸扭转,虽紧急进行了手术,但少年的左边睾丸已缺血,不得不切除。

互联网示意图
MOMS DAILY
纪律审裁庭委员认定医生行为失当

新加坡医药理事会官网
https://www.healthprofessionals.gov.sg/smc
少年的父亲在2020年7月30日向新加坡医药理事会投诉Yeo Khee Hong,纪律委员会随后展开调查。
Yeo Khee Hong在2020年12月10日写信向少年和他的家人道歉。
纪律审裁庭委员认为,考虑到少年的年龄和临床症状,同时医生在检查时发现他的睾丸肿大,专业医生应该都会怀疑他的睾丸可能扭转,而不是直接排除这个可能性,从而造成少年延误求医。而Yeo Khee Hong作为执业超过40年的医生,理应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作出正确判断。
最终纪律审裁庭裁定家庭医生Yeo Khee Hong专业行为失当,吊销他的医生执照12个月。
辣妈“不靠谱”科普时间
Q 什么是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是指睾丸上方的精索发生旋转扭曲,切断进入睾丸的血流。如果失去血液供应,睾丸组织可在几个小时内坏死。初步症状的具体表现为睾丸突然剧烈疼痛。
睾丸扭转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最常发生的年龄是12岁到18岁之间。及时诊断可由医生协助解开扭转,恢复供血;延迟治疗的就难以挽救,严重的需要切除睾丸。
在本案中,纪律审裁庭的专家认为,如果Yeo Khee Hong在少年刚求诊时就及时诊断出他的睾丸扭转并及时送医,那少年保住睾丸的几率是大约90.4%到97.2%之间。
各位家有男娃的妈妈们
看完这个新闻是不是很害怕......
新加坡家庭医生的水平
那真的是参差不齐
小型误诊的情况真的时有发生......
小编家娃就曾经遭遇过
有次娃还小的时候在学校突然高烧
老师打电话来让把娃立刻接回去
回家之后就煮了点白粥喝
结果吃什么吐什么
就带去看了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当时诊断是肠胃炎
开了一些止吐和止腹泻的药
就让我们回家了
当时小编也没有多想

互联网示意图
但正巧家中一位长辈有医疗背景
认为孩子应该是中的呼吸道病毒
建议我们去找儿科医生看一下
果然第二天去看儿科专科医生的时候
孩子已经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
儿科专科医生开了一套
与家庭医生完全不同的药
并且嘱咐我们如果出现了哪些症状
就要再去诊所拿抗生素
不过那次孩子很快恢复了
当时就觉得那位儿科专科医生
判断挺准确的、用药也及时
所以后来娃生病一直都是看他!

互联网示意图
辣妈小建议
大家在新加坡待久了,肯定都有总结一些看医生的“小窍门”,毕竟这里看病真的不像中国那么方便,有些时候需要自己做出判断。
辣妈编辑部的妈妈们也总结了一些我们日常带娃看医生的经验,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1 专科医生一般还是会更靠谱、经验更丰富。所以像本文开头这起事件中的情况,娃的重要器官感觉不适,建议直接去看专科医生。
专科医生如果要使用保险或者优惠,都需要家庭医生的转诊信,根据小编的经验,如果直接要求开转诊信,家庭医生一般都会答应。(如果医生真的态度强硬不愿意,建议可以换一位家庭医生。)
2 如果要进行重要手术和医疗行为,建议多咨询几位医生,听一听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小编当时打算在新加坡做牙齿正畸,就带着在第一家诊所拍的牙片,连续咨询了4位医生。
有的医生非常专业有经验但是收费很高,有的医生稍微聊一下就知道和自己“八字不合”、沟通不顺,但是多聊几位医生,就会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也会感受到自己和哪位医生气场更合。
虽然专科医生的咨询费都很贵,但是对比后期更加庞大的医疗费用和情绪价值的产出,小编觉得这种前期投入和调研还是很有必要的。
3 在新加坡一定一定要配好医疗保险!

互联网示意图
希望朋友们和家人孩子们
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在新加坡快乐的成长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