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管局就30億洗錢案罰九家金融機構2745萬,為史上第二高處罰,瑞信、大華銀行分別被罰580萬和560萬,案中10人定罪,超9億資產被充公。
1. 案件回溯
新加坡2023年8月的洗錢案涉及現金、豪宅、奢侈品、加密貨幣及酒類等多元化資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聯合警方凍結並充公逾9億元涉案資產。

在30億元洗錢案中,有九家金融機構因觸犯反洗錢條例,被金管局開罰2745萬元。
來源:聯合早報
10名涉案人員因洗錢罪被判13至17個月監禁,其中5人因獄中表現良好縮短刑期,刑滿後均被驅逐出境。
金管局就本地史上最大宗30億元洗錢案作出最終處罰,九家金融機構因違反反洗錢條例合計被罰2745萬新元,成為繼一馬公司(1MDB)案件後,當局針對金融業開出的第二高罰單。
金管局耗時兩年完成對"福建幫"洗錢案的調查,揭露涉案機構在客戶盡職調查、可疑交易報告等環節的系統性疏漏,強調將持續以"零容忍"態度維護金融監管體系。
2. 處罰詳情

來源:聯合早報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新加坡分行被罰580萬新元,處罰涉及2017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間兩起違規事件,包括對美國客戶盡職調查缺失及可疑交易報告延誤。
大華銀行(UOB) 被罰560萬新元,兩名前零售銀行尊享理財團隊主管洪士喜、陳昇榮因未履行盡職調查義務遭金管局公開譴責。
其他受罰機構包括:瑞士銀行(UBS)300萬新元、花旗銀行260萬新元、瑞士寶盛銀行240萬新元、LGT私人銀行100萬新元,以及持牌金融機構大華繼顯(285萬新元)、藍海資產管理(240萬新元)和恆泰信託(180萬新元)。
3. 監管立場
金管局副執行長王宗成表示,本案暴露部分機構對高風險客戶監管的"嚴重疏忽",強調金融機構需建立"穿透式盡職調查"機制,尤其針對現金密集型交易、跨境資金流動等場景。
新加坡當局將推動行業引入人工智慧監測系統,提升可疑交易識別效率,並計劃2025年前完成反洗錢監管框架升級,以應對加密貨幣等新興領域的洗錢風險。
參考資料:
1. 30億洗錢案共九家金融機構被懲處 金管局開罰2745萬元, 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