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隨其後的分別為:2新加坡、3中國澳門、4中國香港、5愛沙尼亞、6加拿大、7芬蘭、8愛爾蘭、9韓國、10波蘭……13美國、14英國。

新加坡學生小組項目討論 圖源:TODAY ONLINE
學習壓力不算太大
那新加坡孩子的學習壓力,是不是有傳說中那麼大呢?
真沒有。
雖然,多年來,新加坡教育投資占GDP的4%左右,占財政收入的23%左右。這一比例,在《全球最大規模基礎教育排名》中,連續數年排名第一。

編程課已經成為新加坡學生的必修課,另外,所有中一學生各有一台筆記型或平板電腦,可用來登陸「學生學習平台」進行課堂活動與自主學習。為此,新加坡教育部通過大量採購把電腦價格降低至幾百元,確保學生負擔得起,還給中小學生的個人教育戶頭每人發了200新用來讓他們買電腦。
雖然,「Kiasu」(怕輸)是刻在新加坡人骨子裡的詞彙,Kiasu Parents是新加坡家長最愛上的教育相關網站之一。
雖然,絕大多數新加坡孩子都補習過,補習中心是新加坡最興盛的產業之一。
但是,在這裡讀書你就知道,新加坡中小學上午上課,下午是CCA時間。什麼是CCA?就是彈琴畫畫唱歌踢球做手工等等一切興趣活動,免費提供給每一個孩子,每人可選好幾項。
新加坡的學校CCA十分豐富多彩


我想不少生活在新加坡的家長,都和國內親朋好友對比過同年齡的書本、課後作業。
海淀的深度,甩新加坡好幾條街。新加坡的優勢,大概在於知識面國際度高,更廣。
孩子們在新加坡上學,普遍比國內孩子輕鬆,娛樂項目也多的多。就算加上補習班,也不一定有中國不上補習班的孩子辛苦。
如果算平均努力級別的話:
普遍歐美國家的孩子,是EASY級別。
新加坡算NORMAL級別,
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算HARD級別。
新加坡的特殊性
新加坡的升學率如此之誘人,與其說是壓著孩子往上沖,不如說是特殊性。
首先,英文思維模式,亞洲傳統高壓學習,學習好又講英文,屬於歐美院校最喜歡的那類。而且,人口基數小,收再大比例,也就那麼百來個人,不會對學校造成巨大衝擊。

其次是,新加坡是英式教學模式,大部分學生參加的「高考」,是新加坡劍橋A水準考試,還有20%多的學生參加另外一種IB課程「高考」,這些都是歐美標準,對接起來更容易。
而且,無論是國際學校還是公立學校,新加坡很多孩子都做許多的「課外活動」,這些是有學校支持的。比如學各種興趣,學校的CCA會請專業老師來教;學生們一起做各種創新、科研、社會調查、商業……項目,不僅有老師帶隊指導,甚至還有跨校跨到大學去做的;而深入社會做義工,做公益項目,也是這裡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

這些,也是除了成績之外,更能點亮那些歐美牛校審核材料的老師眼睛的「能力」。
這些能力,除了個人努力,更需要一個社會大環境來鋪墊。恰好,這個社會大環境,新加坡非常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