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屠妖节公共假期,总统府12日举行开放日活动,尚达曼总统与夫人珍一藤木一同亲临现场,与民众一同欢庆节日,这也是他出任总统后首次举办总统府开放日和会见访客。

图源:8world
屠妖节,又称为“排灯节”或“万灯节”,是印度教徒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在新加坡,这个节日也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盛会,各族人民都会点燃油灯或蜡烛,祈求幸福和繁荣。
总统府开放日
总统府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古迹之一,也是总统的办事处和接待外国元首的地方,每年,总统府只有五天对公众开放,分别是农历新年、劳动节、开斋节、国庆日和屠妖节,今年的屠妖节,正好是尚达曼总统出任总统后的第一个开放日,因此也格外引人注目。

图源:8world
为了庆祝屠妖节,总统府于10月12日(星期六)早上8点30分至傍晚6点对外开放,尚达曼总统与夫人珍一藤木(Jane Yumiko Ittogi)一同亲临现场,与民众一同欢庆节日。两人早午两度亮相,与到场的将近1万5000名公众互动,两人下午4点30分左右第二次出来会客,亲切地与到场访客交流与拍照,同时也观赏了音乐表演,还同表演者以及在场售卖食物与纪念品的摊贩互动。
尚达曼总统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他很开心能首次以总统身份参与开放日,并且会延续开放总统府来庆祝节日的传统。今天开放日在很多方面也和以往一样,是一场多元种族的庆祝活动。

图源:8world
总统府大厅中央的蓝果丽(rangoli)图案,就是由总统府不同种族的职员一同完成,今天也有由不同种族所呈献的表演等活动,“这就是我们新加坡‘做事’的方式,每次庆祝活动都齐聚在一起,尊重节日的本质,并理解该节日的意义。”
为了参观总统府并参与总统府导览活动,不少公众在烈日当空下,在总统府外有序排队。很多公众得知尚达曼总统与夫人亲临现场后,也纷纷上前同两人合影留念,场面十分热闹。

图源:8world
除了参观总统府外,公众今天还观赏到了文化表演,并参与蜡烛制作与气球雕塑等活动。现场也设有熟食摊位和餐车,以及售卖限量版的总统府和总统挑战慈善活动纪念品的摊位。
所有入门票、导览和摊位销售所得将捐给总统挑战支持的慈善机构。
屠妖节的由来和习俗
屠妖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为了纪念印度教神话中的英雄罗摩(Rama)战胜邪恶的妖王罗波那(Ravana),并救回被拐走的妻子悉多(Sita),罗摩在经历了14年的流亡和一场激烈的战斗后,终于返回了自己的王国阿约提亚(Ayodhya)。人民为了欢迎他的归来,点燃了油灯和蜡烛,照亮了整个城市,因此,屠妖节也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
屠妖节的庆祝活动通常持续五天,每天都有不同的习俗和仪式。在新加坡,屠妖节的主要庆祝活动是在第三天,也就是新月日。在这一天,印度教徒会清扫家居,换上新衣,点燃油灯或蜡烛,祭拜财富女神拉克什米(Lakshmi),祈求她的恩赐。印度教徒也会互相拜访,赠送礼物和甜食,表达祝福和感恩。屠妖节的甜食有很多种类,如米糕、椰子糖、奶油糖等,都寓意着生活的甜蜜和美好。

图源:8world
屠妖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是绘制蓝果丽(rangoli),这是一种用彩色面粉、沙子或花瓣等材料在地面上绘制的图案,通常是几何形状、花朵或动物等。蓝果丽的作用是装饰门前,迎接女神的到来,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在新加坡,很多印度教徒都会在屠妖节前后,在自己的家门口或公寓楼下绘制蓝果丽,增添节日的气氛。
屠妖节的意义和价值
屠妖节不仅是印度教徒的节日,也是新加坡多元文化和种族和谐的体现。在新加坡,不同种族和宗教的人民都会参与屠妖节的庆祝活动,互相祝福,共享欢乐。在小印度(Little India)这个印度文化的中心,每年都会举办屠妖节的灯光秀,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小印度的街道上,也会摆满了各种屠妖节的装饰品、服饰、食品和纪念品,让人目不暇接。
屠妖节的意义和价值,也是新加坡人民的共同信念。在这个多元种族和宗教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得到了尊重和包容。屠妖节不仅是印度教徒的节日,也是其他族群和信仰的人士参与和分享的节日。在屠妖节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如华人和马来人也会点燃油灯,或者一起品尝印度美食和甜点。这些活动都展现了新加坡的和谐与团结,也体现了屠妖节的精神,即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

图源:雅虎
屠妖节的庆祝活动也是新加坡的一大景观,每年的屠妖节,小印度一带都会装饰得灯火辉煌,各种彩灯和花灯点缀著街道,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小印度的商店和市场也会摆满了各种屠妖节的商品,如油灯、蓝果丽、纱丽、首饰、香料等,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印度风情,也可以买到一些有特色的纪念品。
屠妖节是一个充满了欢乐和祝福的节日,也是一个展现了新加坡多元文化和种族和谐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印度教徒的信仰和传统,也可以与其他族群和信仰的人士交流和分享。屠妖节让我们认识到,无论我们的背景和信仰如何,我们都可以共同追求光明、善良和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