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代政府看准了新加坡这样小的市场规模,几家大企业足以呼风唤雨组成利益集团,为了提高国家生存空间和能力,政府积极参与经济活动领域,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平台惠及百姓,达到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
没有政商勾结造成寡头政治的弊端。新加坡政府颠覆了国营企业无效益魔咒,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这是精英政治衬托出来的成绩。
新加坡政联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高,从中国改革开放和后来越南的市场开放后政联公司抢占先机,其商业嗅觉敏锐可见一斑。政联公司总裁人选完全采用开放式包括跨越国界的任人唯贤制,这是一些大家族企业有世代传承包袱无法匹敌的。卸任政务官出使政联公司总裁,这是行动党垄断国家顶级人才的优势,问题是这种操作模式能否延续下去。

李光耀总理曾经在国庆演讲中公开说他要劝服一个部长别“弃政从商”,他说“吉宝企业(政联公司)缺一个优秀总裁事小,我的内阁少一个优秀部长事大”,从国家层面看问题确实如此。这名部长终究还是离开内阁,成为年薪近千万的企业总裁。
新加坡服膺于利伯维尔场原理,政联公司维持高素质领导另人括目相看,在许多国家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政府负责管理的公款接近一兆,这是新加坡人民不得不三思之事,新一代虽然倾向于政党轮替,然而客观的现实是政治人才集中在执政党,还没有发展到替代政府的可行性,如果政治开始庸俗化必然冲击官僚系统,虽然这会是个缓慢过程,而最终会造成领导素质整体表现,连庞大储备风险管理也会出现问题。
李光耀的政治手腕高明,他认为只要人品正直有才干和意愿服务国家就可以加入行动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行动党包容小左小右理念,这是他和许多政治领袖不同之处。他相信政治不是个人事业而是社会使命公职,他认为优秀人才不挺身而出是罪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政治工作决定国家兴盛或衰败,而新加坡的故事完全是政治智慧化腐朽为神奇。

不遭人妒是庸才,国际舞台上发光招惹“小鼻屎小红点”称号。几十年以来左邻右舍出现两个极端马来民族主义领袖,一个政治寿命很短的印度尼西亚总统哈比比,一个是政治寿命很长的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李光耀的政治是只有公仇(政治理念)没有私怨,马哈迪搞到全部变成私人恩怨,他们都是昔日捍卫马来人特权的同志,两个党魁的落差,行动党三代政府维持团队精神,而巫统四分五裂沦为在野党。
新加坡夹在两个马来回教国家当中,连填海造地的泥沙都得从老远中南半岛运输,这种狭小生存空间鞭笞领导忧患意识至第三代政府。美国政治学者亨庭顿认为“李登辉的台湾模式会天长地久,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会政息人亡”,目前李光耀模式“政在人亡”,然而是否会人走茶逐渐凉,第四代政治领袖正面临严峻考验。
新加坡面临的挑战有三;第一是守业更难的问题,第二是民粹主义浪潮的冲击,第三是延续政党组织内部团结的考验。
行动党政府依然朝气蓬勃屡创业绩,人们却普遍性认为越来越多争议课题,殊不知这是舆论开放百鸟争鸣的现像。这种假像和错觉,会让执政党流失不少选票,而且属于不应该流失的选票,反过来说,在野党会不劳而获得支持,这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新加坡当然不例外,政党轮替是第四代政府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

长期执政既是政治资产也包袱,对于年长一代来说是资产,因为他们经历和见证过贫困到温饱,可是对年轻一代来说长期执政成为包袱,后者更加倾向于鼓励栽培其他政党,这种心态放诸四海皆准,所以政党政治产生政府轮替是必然趋势,问题是新加坡体制上作好了准备吗?
没有一个制度可以长期有效操作,新加坡不断修改制度,包括从官委总统制改为民选总统制。民选总统制以两把钥匙捍卫国家储备,这是未雨绸缪的措施,避免丰厚国库沦为选举胡萝卜,重蹈西方国家债务危机困境,民选总统制已经实施二十多年,还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改的制度,双刃剑效果越来越明显,民选政府和民选总统不咬炫足以瘫痪行政工作。

首任民选总统王鼎昌先生,尽忠民意履行职责却产生不少障碍。
后来几任总统都与政府“合作愉快”,但这不是新一代选民所乐见的,他们宁愿选择平庸之辈,只要是站在政府的对立面,这股力量会在未来总统选举出现,如果民选总统采取“不合作主义”实际权力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在这哗众取宠政客当道时代,这种体制上的诱惑岂能掉以轻心?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民选总统制依然是个有瑕疵制度。李光耀是先知先觉政治家,他为新加坡量身定制不少制度,但是永远无法做到完美无瑕。很多人以为李的修修补补为行动党垄断政权,其实他更加担忧的是政治庸俗化。,新加坡是否会随着民主开放潮流政治开始庸俗化?
毕竟新加坡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在强势领导下虽有揠苗助长,社会文化支撑不到国家发展水平,形成强烈的头重脚轻现像,许多民众依然无法理解国家课题,上头运筹帷幄宏观视野与草根族对生活费的抱怨,这种认知上的断层相当严重。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行动党当然也有派系,能够长期维持团队合作无间,关键人物是李氏父子,他们秉持完成“大我精神”,从容应对党内外一股“去李化”风潮。

第二代政府吴作栋总理在巨人肩膀上完成14年任期,第三代政府李显龙总理再度成为核心人物,把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推向更高峰,2011年被评为分水岭大选,执政党输掉一个重量级集选区给工人党,后者成为国会里最大的反对党,2015年选举却出乎意料之外大翻盘,反对党泡沫化执政党赢得七成选票,新加坡没有人心思变?非也,主要是在野党候选人素质还有差距,新加坡政治生态已经发展到,只要是执政党和反对党候选人水平稍微接近,人们通常都会倾向于支持反对党。
党魁成为核心人物则政党团结办事,否则就是一个领导能力有限的政府。如果第四代党魁无法成为核心人物,党员必须再度效仿吴作栋总理时期展现团队精神,否则党内竞争或斗争开始始,一个重要的政党无法团结,整个国家得赔上去付出沉重代价。许多规模不大的政党内斗不断,行动党出现派系竞争不稀奇,新加坡如果政治庸俗化,影响领导国家的政治能力和意志力,区域国家的城市会很快超越。
因为新加坡没有腹地,包括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全球化以城市经济以市场规模为主,人口政策将考验第四代领导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意志力。较早前政府提出以六百九十万人口为规划引起社会强烈反弹,赶紧改口说只是规划还不是政策,著名城市规划建筑师刘太格认为新加坡应该以一千万人口为目标,这是为国家生存创造有利条件。

著名城市规划建筑师刘太格
新加坡要继续在区域保持领先地位,人口政策不只是经济议题也是重要政治课题。
新加坡会一直在东南亚地区显得与众不同,这是人口组合的现实,虽然我们不断强调是多元文化社会,新加坡政府继续推行对国家长期有利政策,即使是不讨好的政策,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延续到第三代政府,第四代面对的阻力不容小觑。
新加坡过去成功取决于领导人李光耀政治上高瞻远瞩的智慧,往后则取决于人民的智慧。他是现代化新加坡之父,务实主义不搞个人崇拜,应付国际媒体不卑恭屈也不管冷嘲热讽只在意政绩,他希望历史能够给他应有的公正客观评价。
马来西亚企业家郭鹤年形容李光耀是“中国以外最伟大的华人”,东南亚地区不少杰出华族企业家,称得上政治家除李光耀先生无第二人选。
作者:翁德生

新加坡知名时评人,常受邀到电台、电视台点评时事,在新明日报辟有专栏《还看今朝》,文章常见于联合早报、随笔南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