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故事:經驗與挑戰

2020年12月10日   •   1萬次閱讀

第一代政府看準了新加坡這樣小的市場規模,幾家大企業足以呼風喚雨組成利益集團,為了提高國家生存空間和能力,政府積極參與經濟活動領域,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平台惠及百姓,達到民主社會主義的政治理念。

沒有政商勾結造成寡頭政治的弊端。新加坡政府顛覆了國營企業無效益魔咒,完全按照市場規律辦事,這是精英政治襯托出來的成績。

新加坡政聯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高,從中國改革開放和後來越南的市場開放後政聯公司搶占先機,其商業嗅覺敏銳可見一斑。政聯公司總裁人選完全採用開放式包括跨越國界的任人唯賢制,這是一些大家族企業有世代傳承包袱無法匹敵的。卸任政務官出使政聯公司總裁,這是行動黨壟斷國家頂級人才的優勢,問題是這種操作模式能否延續下去。

李光耀總理曾經在國慶演講中公開說他要勸服一個部長別「棄政從商」,他說「吉寶企業(政聯公司)缺一個優秀總裁事小,我的內閣少一個優秀部長事大」,從國家層面看問題確實如此。這名部長終究還是離開內閣,成為年薪近千萬的企業總裁。

新加坡服膺於利伯維爾場原理,政聯公司維持高素質領導另人括目相看,在許多國家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政府負責管理的公款接近一兆,這是新加坡人民不得不三思之事,新一代雖然傾向於政黨輪替,然而客觀的現實是政治人才集中在執政黨,還沒有發展到替代政府的可行性,如果政治開始庸俗化必然衝擊官僚系統,雖然這會是個緩慢過程,而最終會造成領導素質整體表現,連龐大儲備風險管理也會出現問題。

李光耀的政治手腕高明,他認為只要人品正直有才幹和意願服務國家就可以加入行動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行動黨包容小左小右理念,這是他和許多政治領袖不同之處。他相信政治不是個人事業而是社會使命公職,他認為優秀人才不挺身而出是罪過。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政治工作決定國家興盛或衰敗,而新加坡的故事完全是政治智慧化腐朽為神奇。

不遭人妒是庸才,國際舞台上發光招惹「小鼻屎小紅點」稱號。幾十年以來左鄰右捨出現兩個極端馬來民族主義領袖,一個政治壽命很短的印度尼西亞總統哈比比,一個是政治壽命很長的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李光耀的政治是只有公仇(政治理念)沒有私怨,馬哈迪搞到全部變成私人恩怨,他們都是昔日捍衛馬來人特權的同志,兩個黨魁的落差,行動黨三代政府維持團隊精神,而巫統四分五裂淪為在野黨。

新加坡夾在兩個馬來回教國家當中,連填海造地的泥沙都得從老遠中南半島運輸,這種狹小生存空間鞭笞領導憂患意識至第三代政府。美國政治學者亨庭頓認為「李登輝的台灣模式會天長地久,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會政息人亡」,目前李光耀模式「政在人亡」,然而是否會人走茶逐漸涼,第四代政治領袖正面臨嚴峻考驗。

新加坡面臨的挑戰有三;第一是守業更難的問題,第二是民粹主義浪潮的衝擊,第三是延續政黨組織內部團結的考驗。

行動黨政府依然朝氣蓬勃屢創業績,人們卻普遍性認為越來越多爭議課題,殊不知這是輿論開放百鳥爭鳴的現像。這種假像和錯覺,會讓執政黨流失不少選票,而且屬於不應該流失的選票,反過來說,在野黨會不勞而獲得支持,這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趨勢,新加坡當然不例外,政黨輪替是第四代政府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

長期執政既是政治資產也包袱,對於年長一代來說是資產,因為他們經歷和見證過貧困到溫飽,可是對年輕一代來說長期執政成為包袱,後者更加傾向於鼓勵栽培其他政黨,這種心態放諸四海皆準,所以政黨政治產生政府輪替是必然趨勢,問題是新加坡體制上作好了準備嗎?

沒有一個制度可以長期有效操作,新加坡不斷修改制度,包括從官委總統制改為民選總統制。民選總統制以兩把鑰匙捍衛國家儲備,這是未雨綢繆的措施,避免豐厚國庫淪為選舉胡蘿蔔,重蹈西方國家債務危機困境,民選總統制已經實施二十多年,還是一個需要不斷修改的制度,雙刃劍效果越來越明顯,民選政府和民選總統不咬炫足以癱瘓行政工作。

首任民選總統王鼎昌先生,盡忠民意履行職責卻產生不少障礙。

後來幾任總統都與政府「合作愉快」,但這不是新一代選民所樂見的,他們寧願選擇平庸之輩,只要是站在政府的對立面,這股力量會在未來總統選舉出現,如果民選總統採取「不合作主義」實際權力就開始顯現出來了。

在這譁眾取寵政客當道時代,這種體制上的誘惑豈能掉以輕心?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民選總統制依然是個有瑕疵制度。李光耀是先知先覺政治家,他為新加坡量身定製不少制度,但是永遠無法做到完美無瑕。很多人以為李的修修補補為行動黨壟斷政權,其實他更加擔憂的是政治庸俗化。,新加坡是否會隨著民主開放潮流政治開始庸俗化?

畢竟新加坡已經成為已開發國家了,在強勢領導下雖有揠苗助長,社會文化支撐不到國家發展水平,形成強烈的頭重腳輕現像,許多民眾依然無法理解國家課題,上頭運籌帷幄宏觀視野與草根族對生活費的抱怨,這種認知上的斷層相當嚴重。黨內無派,千奇百怪。行動黨當然也有派系,能夠長期維持團隊合作無間,關鍵人物是李氏父子,他們秉持完成「大我精神」,從容應對黨內外一股「去李化」風潮。

第二代政府吳作棟總理在巨人肩膀上完成14年任期,第三代政府李顯龍總理再度成為核心人物,把執政黨的黨風廉政建設推向更高峰,2011年被評為分水嶺大選,執政黨輸掉一個重量級集選區給工人黨,後者成為國會裡最大的反對黨,2015年選舉卻出乎意料之外大翻盤,反對黨泡沫化執政黨贏得七成選票,新加坡沒有人心思變?非也,主要是在野黨候選人素質還有差距,新加坡政治生態已經發展到,只要是執政黨和反對黨候選人水平稍微接近,人們通常都會傾向於支持反對黨。

黨魁成為核心人物則政黨團結辦事,否則就是一個領導能力有限的政府。如果第四代黨魁無法成為核心人物,黨員必須再度效仿吳作棟總理時期展現團隊精神,否則黨內競爭或鬥爭開始始,一個重要的政黨無法團結,整個國家得賠上去付出沉重代價。許多規模不大的政黨內鬥不斷,行動黨出現派系競爭不稀奇,新加坡如果政治庸俗化,影響領導國家的政治能力和意志力,區域國家的城市會很快超越。

因為新加坡沒有腹地,包括人力資源的嚴重短缺,全球化以城市經濟以市場規模為主,人口政策將考驗第四代領導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意志力。較早前政府提出以六百九十萬人口為規劃引起社會強烈反彈,趕緊改口說只是規劃還不是政策,著名城市規劃建築師劉太格認為新加坡應該以一千萬人口為目標,這是為國家生存創造有利條件。

著名城市規劃建築師劉太格

新加坡要繼續在區域保持領先地位,人口政策不只是經濟議題也是重要政治課題。

新加坡會一直在東南亞地區顯得與眾不同,這是人口組合的現實,雖然我們不斷強調是多元文化社會,新加坡政府繼續推行對國家長期有利政策,即使是不討好的政策,這種獨特的政治文化延續到第三代政府,第四代面對的阻力不容小覷。

新加坡過去成功取決於領導人李光耀政治上高瞻遠矚的智慧,往後則取決於人民的智慧。他是現代化新加坡之父,務實主義不搞個人崇拜,應付國際媒體不卑恭屈也不管冷嘲熱諷只在意政績,他希望歷史能夠給他應有的公正客觀評價。

馬來西亞企業家郭鶴年形容李光耀是「中國以外最偉大的華人」,東南亞地區不少傑出華族企業家,稱得上政治家除李光耀先生無第二人選。

作者:翁德生

新加坡知名時評人,常受邀到電台、電視台點評時事,在新明日報辟有專欄《還看今朝》,文章常見於聯合早報、隨筆南洋等。

上一頁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498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