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组屋,这两天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名看起来是新加坡本地人的高知人士,对组屋住户指指点点,甚至将住在组屋里的人称作是“下等人”,引起无数人的愤慨。

图源:Yahoo
网友对她的言论表示出相当的反感,一些名人看到她的言论,也立马发声回怼,认为她的话实在是很无理。
“在新加坡住组屋是下等人?”
这位明星回怼:你可以离开的!
这名在新加坡引发热议的女子Satwant Kaur(以下简称Satwant),早前在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上发布了这个充满争议的言论。
她表示,自己因为政府允许组屋居住人士在私宅范围内工作,而让自己“很难在新加坡生活下去了”。

她补充说道,自己因为这一点而感到非常不愉快,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和“组屋人”接触,避免被拉低并失去自己的“独特身份”。
之后,她还对自己上述看法做出了一些解释。首先,她表示“组屋人”和“私宅人”最大的差别在于对于社区的看法。
将“组屋人”贴上“眼中只有钱,没有价值观和思想”的标签,她将所有居住在组屋里的人一竿子打翻认为他们只是盲目地遵守着当局赋予的人际关系及规定“坐享其成”罢了......

图源:The Economist
作为对比,她将住在私宅的人一通夸,认为这些人注重价值观和思想,对社区的建设有着独特的看法。
总而言之,单单从这几句话里,就能看出这名女子作为私宅住户跃然纸上的优越感。
不出所料的,女子的话遭到了很多网民的反驳和不解,一些人表示无法理解和接受这名女子的逻辑,感觉自己受到了冒犯。

“我读了又读,也无法明白她的哲学理念是啥...可能因为我就是那个'组屋人'吧...”

“ 她一定住在价值数百万新币的公寓里吧......是个有钱人但心胸有些狭窄。(后面是一些嘲讽话)”
尽管在事情发酵后该帖子已被删除,但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一直在反对Satwant的看法。
新加坡著名演员郑斌辉就是公开对帖子表达不满的新加坡人之一。

郑斌辉,图源:The Star
郑斌辉直言Satwant是不是存在什么错觉或是根本患上了妄想症,他对于她将组屋居民归类,认为其比居住在私宅中的人“低等”的看法感到难以置信。

“我从来不知道无知、傲慢、利己主义和心胸狭窄的特质也能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
郑斌辉对她的这番言论表示无力吐槽。
最后,毒舌的郑斌辉最后还很“贴心”地给出建议: 要是你(Satwant)在新加坡生活得如此艰难的原因,是因为有“平民”的在冒犯了你的精英情感的话,那么也许你可以考虑乘坐航班离开新加坡,不再回来这里了。”

图源:BBC
可以说,郑斌辉说出了很多新加坡人心中所想,毕竟,在新加坡,有超过80%的人口都住在组屋里,能住在私宅的人其实并不算太多。
家庭条件一般时先住组屋,等条件更好了再换私宅,在新加坡是再正常不过的做法了。
新加坡组屋是“贫民屋”?
总统哈莉玛和这些人有话说!
说起来,很多人对新加坡组屋政策不了解的人,也曾经对组屋发表过不少让人感觉有些贻笑大方的言论。
比如,一位来新加坡旅游的中国博主,在某天参观新加坡组屋区并拍摄vlog时,就发表过下面这些言论:


甚至还有一些博主为了博出位,更是将组屋称作是”要人命的村屋“,让人实在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说这些话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不过,怎么看也很难想像,下面这些很典型的组屋楼,会和碉堡扯上关系,反而更像个活靶子......
作为新加坡大部分人正居住着的房屋,新加坡的组屋其实不单单是政府建造的、让大部分人都能“居者有其屋”的房子,同时也为所有居民提供一个社区,一种生活方式。

图源:James Seah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就曾对外解释过,在他的城市规划设计大纲中,第一位的永远是生活功能配套。
因此,每个组屋扎堆的市镇内,都有一个“邻里中心”,集合就业、居住和日常消遣等功能。

环绕在组屋内的大巴窑市镇中心,图源:coffeekaki
虽然对比私宅,组屋的性质就决定了居住人数较多,隐私性较差也没有公寓那样的配套设施(如泳池、会所等),但对于安全性闻名世界的新加坡来说也不太算是个事。
至于一些设施嘛,去住家附近的体育中心和民众俱乐部就足够了。

图源:onePA
而且,这些年新加坡政府在设计组屋上也引入了更多巧思,让组屋在某些层面上不输给一些私宅了。
比如,越来越多高层组屋现在有了空中花园。像是在SkyVille@Dawson组屋的这个空中花园,就能一览无余新加坡的南部山脊和市中心的景色,每天都能吸引很多人去参观。

图源:海峡时报
还有现在政府正在大力发展的登加Tengah新镇,就是以“森林市镇”为卖点发展的。
以农村、田园、果庄等为主题,当局分别打造五个各具特色的住宅区。在这里绿色植物和水景会与住房无缝交织,给居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营造出人们与自然共生的景象。

登加新镇发展规划效果图,图源:HDB
在新加坡,住组屋绝对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新加坡也有不少明星也曾经是组屋的“拥簇”。
曾是新传媒七公主之一的陈凤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说过,自己买房时会选择买转售组屋而不是公寓。
“我已经35岁以上了,我觉得应该买组屋。我觉得不要浪费这个机会,我也觉得会比公寓来得比较没那么昂贵,那个是很大的一个考量。”

图源:见水印
还有前新加坡艺人Hugo Ng吴岱融。出生于新加坡的他,虽然7个月大就跟家人搬去了香港,并且因工作原因一直在中国香港。
但是,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他突然回到新加坡购买了一套组屋HDB单位!

来源:hk01
这位62岁的新加坡老人告诉香港媒体hk01,新加坡的政府组屋有多好,简直赞不绝口。
港媒报道,他只花了400万港元(70万新元)就购买了一套1400平方英尺(约130平米)的组屋,据说已经付清了房款。

他非常直白地对港媒说,新加坡公民不购买组屋是"笨的",因为政府对其有着大量补贴。
“有政府津贴,不买就笨咯!”他估计,在新加坡同样面积的私人公寓大约需要800万至900万港元(140万至150万新元),直接翻倍!
令人感到玩味的是,吴岱融早都不在新加坡发展了,却还用新加坡国籍薅著政府的羊毛。看来,组屋的“诱惑”还真是无人能抵挡。
综上所述,组屋环境又不差,价格又便宜,公民还能享受海量政府津贴,在新加坡住组屋又有什么丢人的呢?

要是买到达士岭组屋转售还能大赚一笔,图源:新加坡旅游局
新加坡现任总统哈莉玛,在当选前虽然从政多年曾任多个公职,更是担任过国会议长的职位。
但是从1983年开始,她和家人就一直也是居住在位于义顺4道的一间组屋单位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