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組屋,這兩天又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名看起來是新加坡本地人的高知人士,對組屋住戶指指點點,甚至將住在組屋裡的人稱作是「下等人」,引起無數人的憤慨。

圖源:Yahoo
網友對她的言論表示出相當的反感,一些名人看到她的言論,也立馬發聲回懟,認為她的話實在是很無理。
「在新加坡住組屋是下等人?」
這位明星回懟:你可以離開的!
這名在新加坡引發熱議的女子Satwant Kaur(以下簡稱Satwant),早前在職場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上發布了這個充滿爭議的言論。
她表示,自己因為政府允許組屋居住人士在私宅範圍內工作,而讓自己「很難在新加坡生活下去了」。

她補充說道,自己因為這一點而感到非常不愉快,必須儘可能地避免和「組屋人」接觸,避免被拉低並失去自己的「獨特身份」。
之後,她還對自己上述看法做出了一些解釋。首先,她表示「組屋人」和「私宅人」最大的差別在於對於社區的看法。
將「組屋人」貼上「眼中只有錢,沒有價值觀和思想」的標籤,她將所有居住在組屋裡的人一竿子打翻認為他們只是盲目地遵守著當局賦予的人際關係及規定「坐享其成」罷了......

圖源:The Economist
作為對比,她將住在私宅的人一通夸,認為這些人注重價值觀和思想,對社區的建設有著獨特的看法。
總而言之,單單從這幾句話里,就能看出這名女子作為私宅住戶躍然紙上的優越感。
不出所料的,女子的話遭到了很多網民的反駁和不解,一些人表示無法理解和接受這名女子的邏輯,感覺自己受到了冒犯。

「我讀了又讀,也無法明白她的哲學理念是啥...可能因為我就是那個'組屋人'吧...」

「 她一定住在價值數百萬新幣的公寓里吧......是個有錢人但心胸有些狹窄。(後面是一些嘲諷話)」
儘管在事情發酵後該帖子已被刪除,但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一直在反對Satwant的看法。
新加坡著名演員鄭斌輝就是公開對帖子表達不滿的新加坡人之一。

鄭斌輝,圖源:The Star
鄭斌輝直言Satwant是不是存在什麼錯覺或是根本患上了妄想症,他對於她將組屋居民歸類,認為其比居住在私宅中的人「低等」的看法感到難以置信。

「我從來不知道無知、傲慢、利己主義和心胸狹窄的特質也能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
鄭斌輝對她的這番言論表示無力吐槽。
最後,毒舌的鄭斌輝最後還很「貼心」地給出建議: 要是你(Satwant)在新加坡生活得如此艱難的原因,是因為有「平民」的在冒犯了你的精英情感的話,那麼也許你可以考慮乘坐航班離開新加坡,不再回來這裡了。」

圖源:BBC
可以說,鄭斌輝說出了很多新加坡人心中所想,畢竟,在新加坡,有超過80%的人口都住在組屋裡,能住在私宅的人其實並不算太多。
家庭條件一般時先住組屋,等條件更好了再換私宅,在新加坡是再正常不過的做法了。
新加坡組屋是「貧民屋」?
總統哈莉瑪和這些人有話說!
說起來,很多人對新加坡組屋政策不了解的人,也曾經對組屋發表過不少讓人感覺有些貽笑大方的言論。
比如,一位來新加坡旅遊的中國博主,在某天參觀新加坡組屋區並拍攝vlog時,就發表過下面這些言論:


甚至還有一些博主為了博出位,更是將組屋稱作是」要人命的村屋「,讓人實在是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說這些話的依據到底是什麼......







不過,怎麼看也很難想像,下面這些很典型的組屋樓,會和碉堡扯上關係,反而更像個活靶子......
作為新加坡大部分人正居住著的房屋,新加坡的組屋其實不單單是政府建造的、讓大部分人都能「居者有其屋」的房子,同時也為所有居民提供一個社區,一種生活方式。

圖源:James Seah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就曾對外解釋過,在他的城市規劃設計大綱中,第一位的永遠是生活功能配套。
因此,每個組屋扎堆的市鎮內,都有一個「鄰里中心」,集合就業、居住和日常消遣等功能。

環繞在組屋內的大巴窯市鎮中心,圖源:coffeekaki
雖然對比私宅,組屋的性質就決定了居住人數較多,隱私性較差也沒有公寓那樣的配套設施(如泳池、會所等),但對於安全性聞名世界的新加坡來說也不太算是個事。
至於一些設施嘛,去住家附近的體育中心和民眾俱樂部就足夠了。

圖源:onePA
而且,這些年新加坡政府在設計組屋上也引入了更多巧思,讓組屋在某些層面上不輸給一些私宅了。
比如,越來越多高層組屋現在有了空中花園。像是在SkyVille@Dawson組屋的這個空中花園,就能一覽無餘新加坡的南部山脊和市中心的景色,每天都能吸引很多人去參觀。

圖源:海峽時報
還有現在政府正在大力發展的登加Tengah新鎮,就是以「森林市鎮」為賣點發展的。
以農村、田園、果莊等為主題,當局分別打造五個各具特色的住宅區。在這裡綠色植物和水景會與住房無縫交織,給居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營造出人們與自然共生的景象。

登加新鎮發展規劃效果圖,圖源:HDB
在新加坡,住組屋絕對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新加坡也有不少明星也曾經是組屋的「擁簇」。
曾是新傳媒七公主之一的陳鳳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說過,自己買房時會選擇買轉售組屋而不是公寓。
「我已經35歲以上了,我覺得應該買組屋。我覺得不要浪費這個機會,我也覺得會比公寓來得比較沒那麼昂貴,那個是很大的一個考量。」

圖源:見水印
還有前新加坡藝人Hugo Ng吳岱融。出生於新加坡的他,雖然7個月大就跟家人搬去了香港,並且因工作原因一直在中國香港。
但是,在去年6月份的時候,他突然回到新加坡購買了一套組屋HDB單位!

來源:hk01
這位62歲的新加坡老人告訴香港媒體hk01,新加坡的政府組屋有多好,簡直讚不絕口。
港媒報道,他只花了400萬港元(70萬新元)就購買了一套1400平方英尺(約130平米)的組屋,據說已經付清了房款。

他非常直白地對港媒說,新加坡公民不購買組屋是"笨的",因為政府對其有著大量補貼。
「有政府津貼,不買就笨咯!」他估計,在新加坡同樣面積的私人公寓大約需要800萬至900萬港元(140萬至150萬新元),直接翻倍!
令人感到玩味的是,吳岱融早都不在新加坡發展了,卻還用新加坡國籍薅著政府的羊毛。看來,組屋的「誘惑」還真是無人能抵擋。
綜上所述,組屋環境又不差,價格又便宜,公民還能享受海量政府津貼,在新加坡住組屋又有什麼丟人的呢?

要是買到達士嶺組屋轉售還能大賺一筆,圖源:新加坡旅遊局
新加坡現任總統哈莉瑪,在當選前雖然從政多年曾任多個公職,更是擔任過國會議長的職位。
但是從1983年開始,她和家人就一直也是居住在位於義順4道的一間組屋單位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