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四分之三的航运业务都在驳船码头进行,如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和大米;印尼的香料,咖啡和金粉;亚洲其他地区的胡椒,铁器,枪支,棉花和纺织品。1821年,在新加坡停泊的船已有3千多艘,而到1840年,新加坡河的泊位设施已不足以进一步扩展。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放,导致通过新加坡的货运量急剧增加,新加坡河常被船只堵塞。

博物馆历史照片
由于马六甲海峡海盗猖獗,1842年,亨利. 吉宝(Henry Keppel)海军少尉奉命在马六甲海峡剿匪时将船停靠在新加坡海域时,发现这里竟然是个深水港,于是他向莱佛士提出应该在这修建海港码头。

1886年码头建成,4年后,已是海军上将的亨利.吉宝再次访问新加坡。为了纪念他,将新海港命名为吉宝港。吉宝码头的建成,逐渐替代了新加坡河作为运输货物的作用,货柜船取代散货驳船。

由于长久以来的聚居与经济活动,使新加坡河变得污浊不堪,发出阵阵臭味。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成立后,时任总理李光耀于1977年,提出十年清理新加坡河的计划。


数百艘驳船被迁往巴西班让(Pasir Panjang)码头,1983年9月最后一艘驳船驶离新加坡河。
驳船


新加坡河


今天的新加坡河
今天的新加坡河南北两岸,耸立的高楼与保留的老建筑相映成辉。


无论是蓝天白云下的繁华,还是灯光璀璨的夜晚,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北岸
新加坡河北岸
今天的北岸主要以政府部门和博物馆为主:最高法院,财政部,贸工部,新旧议会大厦( Parliament Of Singapore),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旧议会大厦,现在的国家美术馆



最高法院



新议会大厦

旧禧街警察局(Old Hill Street Police Station),现在是新闻及艺术部


亚洲文明博物馆,达尔豪西方尖碑(Dalhousie Obelisk);


达尔豪西方尖碑

维多利亚剧院前那座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碑,莱佛士双臂交叉,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铜像是由著名的英国雕塑家兼诗人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完成,于1887年6月27日英国女皇诞辰50周年日揭幕。


莱佛士雕像
维多利亚剧院前

雕像最早是放置在巴东(Padang马来语:一大片地),也就是现在的政府大厦操场。

这个操场在举行足球比赛时,雕像常常被球击中,于是1919年2月6日在新加坡开埠百年庆典期间,移至皇后广场的维多利亚剧院前。

1972年用原铜像重铸了一个石膏像,矗立在驳船码头标志着莱佛士的着陆点。

消防总局


财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