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河

2021年04月04日   •   6万次阅读

南岸

新加坡河南岸

今天的南岸是以商业和金融为中心,高耸的建筑物画出一道美丽的天际线。

在驳船码头的大华银行大厦层楼叠榭

大华银行广场前的“大笨鸟”是由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 设计

凯德集团大厦,新电信大楼与低矮店屋对照成趣。

1995年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中国银行还只是一座小白楼(1954年建成),今天不但长大 巍然耸立,而且分行遍布全岛。

中国银行

矗立在新加坡河畔金融区的华侨银行大厦(OCBC Centre),于1976年落成,出自大师——美国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之手。

华侨银行大厦的外观,有三个由窗口拼出的巨型方块,这使它有了“计算器”的昵称。曾经是新加坡及东南亚最高的摩天大厦

码头

新加坡河上的三个码头

新加坡河因货运的需要,曾经有无数个大小码头。四个主要码头是:罗拔申码头(Robertson Quay)、克拉码头(Clarke Quay),驳船码头(Boat Quay)和哥烈码头(又称红灯码头Collyer Quay)。

罗拔申码头

克拉码头

驳船码头

红灯码头

现在这些码头都开发成休闲娱乐区,各式餐馆酒廊和购物商场沿河而建。游船穿梭于河中,船上的游客和岸上的食客打着招呼。

在这吃饭为的就是沿河而坐,享用美食的同时欣赏夜景的氛围,价格肯定比其他地方略高。

可我在这吃饭,条件反射地就想到肉骨茶,吃肉骨茶时就想到劳工。这是因为第一次参观国家博物馆,在介绍新加坡河时,提到当年的华人码头工人,每次揽到活就去吃一顿肉骨茶

由于疫情关闭了国门重创旅游业,几乎切断了这些以游客为主的餐饮和酒吧业的财源。

游船静静地停靠在码头边,

熔断已经结束,但不能超过5人的聚集,餐馆就算只能依赖本地食客也依然是惨淡经营。

在新加坡河边长大的立国一代,应该是第二次见证了码头的兴衰。

上一次应该是货柜船取代散货船年代。查找新加坡河历史的时候读过一篇回忆文章,他父亲是做散货船的生意,每天可赚取400元。而他在新加坡海军每个月的工资才这个数,常常被父亲讥笑.新港口的建成加上河道的清理,驳船业一落千丈,连贱卖驳船都没有下家。最后他父亲干脆把驳船开到公海沉到海底。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