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情况是,新加坡永远是一个小红点,我们没有腹地,我们没有自然资源,不像卡达或阿联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果我们动摇了,没有人会来拯救我们!”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在2月28日的财政预算案辩论中发表了一场重要的演讲,当世界变得更加危险和不可预测的时候,新加坡需要保持经济增长,这样它才能谋生并照顾人民。

图源:ST
01 经济增长:为了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更好结果
黄循财说,新加坡是一个小国,没有腹地和自然资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谋生和照顾人民。在世界变得更加危险和不可预测的时候,新加坡需要保持经济增长,这样它才能维持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收入机会,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政府的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实现每年2%至3%的经济增长,其中1%至2%来自生产力的提高,剩下的1%来自劳动力的增加。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需要经济的持续转型,工人接受新的技能和技术,以及对外国人才保持开放。
新加坡要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好的价格,就必须增加附加值,提供更高质量和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像德国跨国企业西门子于1908年来到新加坡,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一家小型销售办事处发展到提供运输、水处理和医疗诊断等领域的技术,这样的投资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和收入,也可以推动生产力的提升。

图源:ST
新加坡必须保持对高质量投资的吸引力,因为这些投资通常涉及推动生产力前沿的创新活动,政府将继续通过各种措施,如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研发支持,来促进这些投资的流入。
由于居民劳动力增长放缓且不足以满足经济需求,新加坡必须对外国人才保持开放,这包括工作许可证持有人,他们约占外国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二,他们大多从事新加坡人不想做的工作。这意味着工人能够在数字经济等新增长领域工作,而全球技术人才短缺。
新加坡有一个全面的控制系统,可以规范各级劳动力中工作准证持有人的质量和数量,为了跟上这里的工资增长步伐,就业准证申请人的最低合格工资将增加。
他说:“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一切?这不是追逐目标,不是为了成长而成长,这是为了确保新加坡和新加坡人取得更好的结果。”
02 社会支持:给人们一个支持,而不是施舍
黄循财表示,政府在过去20年中将社会开支翻了两番,占整个财政预算案的比重也有所增加。在2024年预算案中,所有政府部门总支出的一半用于社会支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结构性计划,而不是临时措施。

政府的社会支持精神没有改变,这不仅仅是施舍,而是给人们一个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力更生和进步。政府对社会支持的平衡持谨慎态度,既要满足人民的需求,又要避免在新加坡人中滋生权利感和依赖感或削弱个人责任感。
政府的社会支持计划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调整的,以确保它们能够提供所需的所有支持和保证,同时坚持个人责任和自力更生的关键精神。政府将继续对这些计划进行微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和人民的需求。
政府还同时采取了其他几项举措,例如制定工作场所公平法,增强技能未来,以及为面临更多挑战的细分市场提供新的支持,例如技术教育学院的毕业生。这些举措旨在不削弱个人和家庭责任,而是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他说:“当新加坡人跌倒时,我们会接住他们,并确保他们不会落后。我们投资于他们,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从生活中的挫折中恢复过来,并为自己做得更好。”
03 通货膨胀:帮助家庭和企业度过艰难时期
黄循财指出,过去两年新加坡高通胀的原因并非该国独有,而是由于与大流行相关的限制和促进全球和地区的供应和需求,导致价格飙升,推动了各地的通货膨胀。
新加坡收紧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确保通胀不会达到世界几个地区的峰值。政府也通过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如保证包、企业支持计划和即将推出的针对非自愿失业工人的临时支持计划,来帮助家庭和企业应对通胀的影响。

图源:ST
政府认识到物价仍然很高,家庭和个人的压力持续存在,仔细设计和调整了增强功能的支持,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无论年龄、房产类型或收入如何,但也不想在不经意间过多地刺激需求并推高价格。这种支持是有针对性的,并倾向于那些收入较少的人。
政府还承诺通过企业支持计划帮助企业应对不断上涨的成本,他称之为迄今为止最慷慨的企业所得税退税。所有符合条件的公司,包括那些没有盈利的公司,都将获得现金补助,可用于支付工资、租金、水电费或交通费用的增加。
他说:“我知道有些团体会觉得提供的帮助仍然不够,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欣赏到更大的图景,由于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我们正在经历价格上涨的艰难时期,我们将尽一切努力帮助家庭和企业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04 新加坡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黄循财总结说,新加坡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选择,我们必须有远见和勇气,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正确的决定。政府将继续与人民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必须保持我们的团结和韧性,继续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和创新,以及对外国人保持开放和包容。我们必须保持我们的财政纪律和责任,确保我们的财政体系保持健全和可持续。我们必须保持我们的社会凝聚力和公平感,确保我们的社会支持体系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同时鼓励个人责任和自力更生。
他说:“这是我们的新加坡之道,这是我们的新加坡精神。这是我们在过去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我们在未来能够成功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