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真碰上了,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在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疫苗前,再蹲守六个月或更长时间。”
“这是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之一,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此外,即便没有新变种出现。
当疫苗和感染后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开始减弱时,可能在几个月后,新加坡又会出现新的疫情浪潮。
综上,王部长的最终结论是:
潜在的风险也许会让新加坡回到原点。所以必须警惕,也不要过分自满,未来还是未知的。

所以相当于,这一次,新加坡又是在明知道解封有后果及隐忧,还敢大跨步解封。
为什么新加坡不怕呢?
总结了一下,目前有这些优势在支撑著新加坡向前走,过正常生活。
有后果还解封
新加坡凭借这些优势
1)前次解封经验铺垫:4月1日起的解封,并无出现大反扑。
从3月29日起,新加坡户外可摘口罩,晚上10点半以后还能在外聚会约酒局。
4月19日起,夜生活场所在安全管理措施下全面重新开放。
按德尔塔时期的疫情曲线,新加坡每逢放宽就迎来一波病例暴涨。
但这次没有。

大家都熟知本地病例逢周二新高的规律。
回顾4月的每周二新增病例,情况如下:
4月5日,日增6221例;
4月12日,日增4420例;
4月19日,日增4544例
解封后病例未大增,本地专家分析原因:因为感染人多了,免疫了。
除非有更厉害的新变种出现,不然现在这个局势,如今的新加坡在新冠这场战斗中处于上风。
2)高疫苗接种率,低病死率。
截至(21日),新加坡超过92%的人完成2针疫苗接种程序;73%的人打过追加剂。
前几天博鳌论坛上,专家们提到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指标是Case Fatality Rate,即确诊病例死亡率(CFR)。

去年12月初,新加坡的CFR为0.28%。当时奥密克戎毒株刚出现。
几个月后的现在,奥密克戎在新加坡社区内大范围传播,仅3个月就80万人感染,但病死率却下降到了0.11%。
3)因新冠重症住院需吸氧、ICU监护人数暴减。
目前,新加坡有245人因新冠住院。 重症病患减至34人,其中24人需要输氧,在ICU接受治疗的病患为10人。
据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透露: 现在,新加坡康复中的新冠病例不到1万3000起,而入住医疗设施的只有979起。

仅约2%新冠病例住院,另2%入住社区治疗设施。 成人隔离病床的使用率低于37%,本地医院已开始将新冠病患专用病床,转为服务非新冠病患使用。
4)措施随机应变,不怕仰卧起坐。
宣布解封的时候,新加坡总理接班人、财政部长,同时也是跨部门抗疫小组组长黄循财,就很明确跟大家交代了:
“我们离终点越来越近,但比赛还未结束,这场新冠大流行病也远未结束。”
新的变种毒株迟早会出现,但没人能预测会是什么时候。
如有必要,新加坡可能须再次收紧防疫措施,或重启“合力追踪”应用和SafeEntry访客登记系统。”

会议现场
这话就意味着,新加坡马上要迎来的大解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有必要,新加坡仍然会收紧措施,一如2021年的上半年一样。
2021年1月,新冠变异毒株出现,1月22日起收紧措施,每个家庭每天最多只能有 8 位访客
2021年3月宣布措施会从4月5日起放宽。
结果5月8日,因为陈笃生医院出现感染群,机场、监狱、超市和赌场,学校出现确诊,新加坡又重回解封第二阶段,措施收紧。

6月10日,疫情好转又宣布放宽。
结果7月KTV感染群出现,马上又收紧措施....
几乎整个2021年上半年,新加坡在魔幻封-开-封-开-封-开的多重转变中度过。
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应对新冠,又要考虑到新加坡的国情,就得走这种仰卧起坐路线。
5)在新冠真的结束前,新加坡不会官宣“自由日”。
相信有小伙伴注意到了。
卫生部长王乙康,管新加坡这次解封叫做快乐日。
而不是像英国放飞叫的“自由日”。
这一点他也解释了,在新冠大流行真正结束之前,新加坡不会官宣自己自由了。

措施会放宽,但在疫情真正结束前,不会完全取消。
所以说,新加坡也不会采取瑞典做法。
瑞典在4月1日的时候,就官宣疫情在他们那结束了。取消全部相关限制,入境也不用疫苗接种证书。
而现在,他们在谷歌上的日增病例人数,已经归零了。

这个0当然不是没有病例了。
可能只是不报了。
在这一点上,新加坡并无向瑞典看齐的打算。
而现在更多人期待,新加坡能给新冠防疫路线走出一种新的可能性。
抗疫最终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