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真碰上了,那麼「我們可能需要在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疫苗前,再蹲守六個月或更長時間。」
「這是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之一,我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此外,即便沒有新變種出現。
當疫苗和感染後所產生的免疫保護開始減弱時,可能在幾個月後,新加坡又會出現新的疫情浪潮。
綜上,王部長的最終結論是:
潛在的風險也許會讓新加坡回到原點。所以必須警惕,也不要過分自滿,未來還是未知的。

所以相當於,這一次,新加坡又是在明知道解封有後果及隱憂,還敢大跨步解封。
為什麼新加坡不怕呢?
總結了一下,目前有這些優勢在支撐著新加坡向前走,過正常生活。
有後果還解封
新加坡憑藉這些優勢
1)前次解封經驗鋪墊:4月1日起的解封,並無出現大反撲。
從3月29日起,新加坡戶外可摘口罩,晚上10點半以後還能在外聚會約酒局。
4月19日起,夜生活場所在安全管理措施下全面重新開放。
按德爾塔時期的疫情曲線,新加坡每逢放寬就迎來一波病例暴漲。
但這次沒有。

大家都熟知本地病例逢周二新高的規律。
回顧4月的每周二新增病例,情況如下:
4月5日,日增6221例;
4月12日,日增4420例;
4月19日,日增4544例
解封后病例未大增,本地專家分析原因:因為感染人多了,免疫了。
除非有更厲害的新變種出現,不然現在這個局勢,如今的新加坡在新冠這場戰鬥中處於上風。
2)高疫苗接種率,低病死率。
截至(21日),新加坡超過92%的人完成2針疫苗接種程序;73%的人打過追加劑。
前幾天博鰲論壇上,專家們提到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指標是Case Fatality Rate,即確診病例死亡率(CFR)。

去年12月初,新加坡的CFR為0.28%。當時奧密克戎毒株剛出現。
幾個月後的現在,奧密克戎在新加坡社區內大範圍傳播,僅3個月就80萬人感染,但病死率卻下降到了0.11%。
3)因新冠重症住院需吸氧、ICU監護人數暴減。
目前,新加坡有245人因新冠住院。 重症病患減至34人,其中24人需要輸氧,在ICU接受治療的病患為10人。
據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透露: 現在,新加坡康復中的新冠病例不到1萬3000起,而入住醫療設施的只有979起。

僅約2%新冠病例住院,另2%入住社區治療設施。 成人隔離病床的使用率低於37%,本地醫院已開始將新冠病患專用病床,轉為服務非新冠病患使用。
4)措施隨機應變,不怕仰臥起坐。
宣布解封的時候,新加坡總理接班人、財政部長,同時也是跨部門抗疫小組組長黃循財,就很明確跟大家交代了:
「我們離終點越來越近,但比賽還未結束,這場新冠大流行病也遠未結束。」
新的變種毒株遲早會出現,但沒人能預測會是什麼時候。
如有必要,新加坡可能須再次收緊防疫措施,或重啟「合力追蹤」應用和SafeEntry訪客登記系統。」

會議現場
這話就意味著,新加坡馬上要迎來的大解封,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如有必要,新加坡仍然會收緊措施,一如2021年的上半年一樣。
2021年1月,新冠變異毒株出現,1月22日起收緊措施,每個家庭每天最多只能有 8 位訪客
2021年3月宣布措施會從4月5日起放寬。
結果5月8日,因為陳篤生醫院出現感染群,機場、監獄、超市和賭場,學校出現確診,新加坡又重回解封第二階段,措施收緊。

6月10日,疫情好轉又宣布放寬。
結果7月KTV感染群出現,馬上又收緊措施....
幾乎整個2021年上半年,新加坡在魔幻封-開-封-開-封-開的多重轉變中度過。
不過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應對新冠,又要考慮到新加坡的國情,就得走這種仰臥起坐路線。
5)在新冠真的結束前,新加坡不會官宣「自由日」。
相信有小夥伴注意到了。
衛生部長王乙康,管新加坡這次解封叫做快樂日。
而不是像英國放飛叫的「自由日」。
這一點他也解釋了,在新冠大流行真正結束之前,新加坡不會官宣自己自由了。

措施會放寬,但在疫情真正結束前,不會完全取消。
所以說,新加坡也不會採取瑞典做法。
瑞典在4月1日的時候,就官宣疫情在他們那結束了。取消全部相關限制,入境也不用疫苗接種證書。
而現在,他們在谷歌上的日增病例人數,已經歸零了。

這個0當然不是沒有病例了。
可能只是不報了。
在這一點上,新加坡並無向瑞典看齊的打算。
而現在更多人期待,新加坡能給新冠防疫路線走出一種新的可能性。
抗疫最終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