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不是所有感染者都需要去诊所。
新加坡卫生部对于感染新冠设三级医疗流程。在疫情严重期间,政府每天推送消息科普流程

2)不影响生活秩序,疫苗接种也要继续推进
截止到6月14日,新加坡打完2针的接种率高达93%。打完第三针追加剂的接种率,也高达77%。

但,新加坡并没有就此止步。
从7月1日起,有特定健康问题的18岁以上高风险群体,包括如有心脏、肺部、肾脏、肝脏和其他器官慢性疾病的人,可在自行申报健康状况之后,前往任何接种中心、指定家庭医务诊所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s)和综合诊疗所,接种第2剂疫苗追加剂。
18岁和以上的短期访客可以在本地付费接种莫德纳疫苗。新加坡所有18岁及以上的人,包括新加坡居民都可以自行选择接种额外疫苗。
提供疫苗的医疗机构可查询:vaccine.gov.sg

相当于新加坡的疫苗接种政策,现在更加照顾弱势群体。
3)保证医疗设施跟资源随时可用 前文椰子已经提到,新加坡医院已经行动。 但新加坡能扛过日增1万多例的严重时期,靠的也不仅仅是医院。
大型展馆转型大型方舱,过程堪称无缝衔接。
以EXPO的大型展厅为例,没事的时候,它就是待客设施、会议场地、活动场所,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

紧急时刻,疫情来了,它就能拿来救急。无缝切换进入疫情模式,隔离、观察设施应有尽有,附带远程医疗

图源:王乙康脸书
4)为日后危机准备,欢迎疫苗公司本地建厂
现在,新加坡已汇聚全球五大疫苗大厂:
法国制药公司赛诺菲Sanofi
德国疫苗厂商BioNTech
美国莫德纳moderna
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加坡英诺医药集团
中国科兴集团

其中,科兴是这两天才传出消息,他们决定到新加坡设立科研设施和国际商业总部,目前计划投资20亿新元(约100亿人民币)。
如今新加坡已齐聚各大国际顶尖药企。

当前的新冠疫情下,疫苗厂设在新加坡,其他不说,第一手疫苗妥妥是没问题了。
椰子提到的上述4点,还不是新加坡的全部底牌。
在本地网友眼中,新加坡的抗疫成果,还离不开决策者步步为营。




所以,这一次,卫生部长王乙康说:
新加坡最快7月,或者8月将会有新一轮疫情反扑。
官方、医院已开始做应对准备,而小民生活都稳如泰山,该干嘛干嘛。
只是明显的忧患未见,但隐忧还是有的。
如今的新冠变种病毒确实没有前两年嚣张,但可能也因为如此,没了大毒镇压,小毒反而不间断。
比如骨痛热症,今年猛然爆发。

再比如猴痘,新加坡迄今出现一个过境病例。
但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对猴痘进行评估,将于下周四确定全球猴痘感染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这相当于在问:猴痘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新冠大流行? 目前,新加坡还未发布指南。
但中国已经先行一步。 中国发布新疫情指南: 猴痘、不名儿童肝炎
除了新冠以外,现在国内对不名儿童肝炎、猴痘都有防范。
6月10日、14日,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两份指南。
其中,指南对猴痘的传播是这么解释的: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01 关于印发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

向上滑动阅览
(一)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临床表现: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
(1)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
(2)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
(3)发病前21天内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培养分离出猴痘病毒。
对符合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标准的病例,应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报告。
(二)鉴别诊断
主要和水痘、带状疱疹、单纯疱疹、麻疹、登革热等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还要和皮肤细菌感染、疥疮、梅毒和过敏反应等鉴别。
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一)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
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二)并发症治疗。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三)心理支持治疗。患者常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支持、疏导和相关解释工作,根据病情及时请心理专科医师会诊并参与疾病诊治,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辅助治疗。
(四)中医治疗。根据中医“审因论治”、“三因制宜”原则辨证施治。临床症见发热者推荐使用升麻葛根汤、升降散、紫雪散等;临床症见高热、痘疹密布、咽痛、多发淋巴结肿痛者推荐使用清营汤、升麻鳖甲汤、宣白承气汤等。
出院标准
符合以下标准可以出院: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痂脱落。
02
关于印发不明原因儿童
严重急性肝炎诊疗指南(试行)

向上滑动阅览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多表现为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随之出现尿色黄赤,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儿可有大便颜色变白、肝脏肿大、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个别可有脾脏肿大。少数病例可在短时间内进展为急性肝衰竭,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肝性脑病等表现。
治疗措施
应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精神状态,监测实验室指标,预防并发症。肝衰竭患者应及时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1.一般治疗及护理:
(1)休息:减少体力消耗,避免剧烈运动;出现黄疸、呕吐、乏力、纳差时,应适当卧床休息。
(2)营养支持:保证热量摄入,对能进食的患儿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并补充多种维生素。进食不足者需静脉补充。
(3)监测病情变化,积极纠正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警惕肝衰竭等并发症。
2.对症治疗:酌情选用护肝药物,有胆汁淤积者可使用熊去氧胆酸等;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使用乳果糖,以减少毒物吸收。
可见,不管是新加坡或是中国,对于疾病或者危机都是秉著未雨绸缪的打算。
有备而无患,椰友们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