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杀率上升
近年来,香港的自杀率逐年上升,引起了民众的关注。
数据显示,香港去年的自杀率达13.7%,年比增长0.9%,当中以60岁以上的年长人士居多。
另外,近年也有求助个案是因为儿女移民,而萌生自杀的念头。
根据最新的统计分析报道,当地去年有1010人自杀身亡,比2017年至2020年的个案多。自杀的人士中以60岁以上的老人最多。
机构的辅导热线、网上聊天服务,以及获介入服务处理的求助个案表示,精神健康和家庭问题最困扰他们。

近年香港掀起移民潮,也有个案因为子女移民而萌生自杀的念头。
机构认为,长者自杀的问题必须正视,特别是今时今日的社会,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与长者同住。年长者如果遇到配偶离世,孤独感将变得更强,倘若经济状况又不好、健康又日渐转差,对长者来说,特别是男性独居者而言,都难以面对。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自杀率逐年上升,同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与香港在经济和社会结构上有很多相似点,新加坡的情况如何呢?
新加坡现状
本地在2021年共发生378起自杀身亡事件,年比减少16.3%。
新加坡援人协会说,60岁和以上的年长人士自杀案例也从前年的154起,减少到去年的112起。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和本地社区在冠病疫情暴发后,意识到大流行病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于是加快推进计划,关注国人的心理健康。
不过,协会的数据显示,年龄介于10到29岁之间的儿童与青少年的自杀案例过去三年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年龄介于10到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自杀案例,就从前年的30起,增加到去年的37起,增幅为23.3%。

相比香港,新加坡的年轻人自杀的趋势较年长者严峻。
2020年,本地通报452自杀案例,比前一年多出13%。这也是自2012以来自杀案例最多的一年。
冠病疫情持续可能是导致年长者自杀率大幅攀升的原因。
新加坡援人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本地所有年龄层的自杀人数都有所增加。10到29岁以及30到59岁的年龄层,自杀率比前一年高出7%。而2019年的452自杀个案中,60岁以上的年长者占了154起,比前一年大幅增加26%。
协会表示年长者在冠病疫情期间更容易面对社交孤立和经济上的担忧,造成情绪低落而有轻生倾向。
协会的数据也显示,更多人拨打协会的热线寻求援助。其中,年龄介于10到19岁之间的儿童和青少年拨打求助热线的人数就激增了一倍以上。此外,通过简讯寻求援助的青少年也有所增加。
为什么自杀?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人认为自杀行为和蒙受耻辱有关,而每三人当中,只有一人会向有意寻短见的人伸出援手。
新加坡管理大学在今年1月到2月期间,对将近3000人展开调查,了解他们对自杀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和那些有亲友企图自杀或已经自杀的受访者相比,同自杀没有任何关联的人对自杀行为的看法,更加负面。
整体而言,77%的国人表示缺乏和自杀有关的知识。那些会避开有自杀倾向的人,不会向对方伸出援手的受访者当中,超过七成担心自己会让有意寻短的人更难受,也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和缺乏相关知识。
调查也指出,最普遍的错误想法是,如果人们同亲友讨论自杀行为,可能会让对方有轻生的念头。
此外,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觉得,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不过,少过一成的人认为,我国能为有意轻生,或受到自杀行为影响的人提供有效的支持。
如何应对
针对这种情况,新加坡警察部队与心理卫生学院及卫生部合作,安排精神科护士到企图自杀现场为有自杀倾向者进行风险评估,再根据情况制定安全计划,进一步协助和管理他们。
警方遇到涉及有自杀倾向者的案件,就会透过内部专线联络紧急与危机护理部门的辅导员,后者再根据现场警员的描述、当事人及其亲友的反馈,或者前心理卫生学院病患的诊疗记录,对有自杀倾向者进行风险评估。
警方也会在必要时要求由两名精神科护士组成的危机应对小组赶到现场,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和自杀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管理计划和给予干预措施的建议。
如果当事人平静下来,那么精神科护士会与家庭成员商议,建议将当事人转介到社会服务组织以获得援助,或立即将当事人送到心理卫生学院以便进一步评估,根据所涉及的风险收治病患。如果当事人已经想不开,他们就会建议警方立即将他们送往医疗机构。

目前,只有当看护在场的情况下,警方才会将没有犯罪行为或意图的当事人交给看护者。但警方打算将没有犯罪行为的当事人当场释放,不管有没有看护在场的情况。警方和心理卫生学院正在检讨这个做法。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一些病患及其家属对被送往心理卫生学院感到恐惧,担心留下案底影响学业和求职,“虽然这不是事实,但是很多病患有这种恐惧,所以他们就会反抗,有时甚至拒绝与警方合作,所以我们不想因此而停止进一步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