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殺率上升
近年來,香港的自殺率逐年上升,引起了民眾的關注。
數據顯示,香港去年的自殺率達13.7%,年比增長0.9%,當中以60歲以上的年長人士居多。
另外,近年也有求助個案是因為兒女移民,而萌生自殺的念頭。
根據最新的統計分析報道,當地去年有1010人自殺身亡,比2017年至2020年的個案多。自殺的人士中以60歲以上的老人最多。
機構的輔導熱線、網上聊天服務,以及獲介入服務處理的求助個案表示,精神健康和家庭問題最困擾他們。

近年香港掀起移民潮,也有個案因為子女移民而萌生自殺的念頭。
機構認為,長者自殺的問題必須正視,特別是今時今日的社會,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與長者同住。年長者如果遇到配偶離世,孤獨感將變得更強,倘若經濟狀況又不好、健康又日漸轉差,對長者來說,特別是男性獨居者而言,都難以面對。
近年來,已開發國家的自殺率逐年上升,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與香港在經濟和社會結構上有很多相似點,新加坡的情況如何呢?
新加坡現狀
本地在2021年共發生378起自殺身亡事件,年比減少16.3%。
新加坡援人協會說,60歲和以上的年長人士自殺案例也從前年的154起,減少到去年的112起。這主要是因為政府和本地社區在冠病疫情暴發後,意識到大流行病對精神健康的影響,於是加快推進計劃,關注國人的心理健康。
不過,協會的數據顯示,年齡介於10到29歲之間的兒童與青少年的自殺案例過去三年有增加的趨勢。其中,年齡介於10到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自殺案例,就從前年的30起,增加到去年的37起,增幅為23.3%。

相比香港,新加坡的年輕人自殺的趨勢較年長者嚴峻。
2020年,本地通報452自殺案例,比前一年多出13%。這也是自2012以來自殺案例最多的一年。
冠病疫情持續可能是導致年長者自殺率大幅攀升的原因。
新加坡援人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本地所有年齡層的自殺人數都有所增加。10到29歲以及30到59歲的年齡層,自殺率比前一年高出7%。而2019年的452自殺個案中,60歲以上的年長者占了154起,比前一年大幅增加26%。
協會表示年長者在冠病疫情期間更容易面對社交孤立和經濟上的擔憂,造成情緒低落而有輕生傾向。
協會的數據也顯示,更多人撥打協會的熱線尋求援助。其中,年齡介於10到19歲之間的兒童和青少年撥打求助熱線的人數就激增了一倍以上。此外,通過簡訊尋求援助的青少年也有所增加。
為什麼自殺?
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人認為自殺行為和蒙受恥辱有關,而每三人當中,只有一人會向有意尋短見的人伸出援手。
新加坡管理大學在今年1月到2月期間,對將近3000人展開調查,了解他們對自殺的看法。

調查結果顯示,和那些有親友企圖自殺或已經自殺的受訪者相比,同自殺沒有任何關聯的人對自殺行為的看法,更加負面。
整體而言,77%的國人表示缺乏和自殺有關的知識。那些會避開有自殺傾向的人,不會向對方伸出援手的受訪者當中,超過七成擔心自己會讓有意尋短的人更難受,也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和缺乏相關知識。
調查也指出,最普遍的錯誤想法是,如果人們同親友討論自殺行為,可能會讓對方有輕生的念頭。
此外,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覺得,自殺是可以預防的。不過,少過一成的人認為,我國能為有意輕生,或受到自殺行為影響的人提供有效的支持。
如何應對
針對這種情況,新加坡警察部隊與心理衛生學院及衛生部合作,安排精神科護士到企圖自殺現場為有自殺傾向者進行風險評估,再根據情況制定安全計劃,進一步協助和管理他們。
警方遇到涉及有自殺傾向者的案件,就會透過內部專線聯絡緊急與危機護理部門的輔導員,後者再根據現場警員的描述、當事人及其親友的反饋,或者前心理衛生學院病患的診療記錄,對有自殺傾向者進行風險評估。
警方也會在必要時要求由兩名精神科護士組成的危機應對小組趕到現場,對當事人的心理健康和自殺風險進行評估,以確定管理計劃和給予干預措施的建議。
如果當事人平靜下來,那麼精神科護士會與家庭成員商議,建議將當事人轉介到社會服務組織以獲得援助,或立即將當事人送到心理衛生學院以便進一步評估,根據所涉及的風險收治病患。如果當事人已經想不開,他們就會建議警方立即將他們送往醫療機構。

目前,只有當看護在場的情況下,警方才會將沒有犯罪行為或意圖的當事人交給看護者。但警方打算將沒有犯罪行為的當事人當場釋放,不管有沒有看護在場的情況。警方和心理衛生學院正在檢討這個做法。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首先,一些病患及其家屬對被送往心理衛生學院感到恐懼,擔心留下案底影響學業和求職,「雖然這不是事實,但是很多病患有這種恐懼,所以他們就會反抗,有時甚至拒絕與警方合作,所以我們不想因此而停止進一步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