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非洲裔新加坡家庭,出了两个武装部队的“第一”

2023年03月17日   •   6669次阅读

(联合早报)

作者 侯佩瑜

哥哈特利·穆兹(三级上士,Hartley Muze,26岁)是新加坡武装部队海军首名非洲裔潜水员,而弟弟翰尼尔·穆兹(Haniel Humphrey Muze,19岁)将是我国首名非洲裔精卫兵。

他们的父母在1990年从非洲坦桑尼亚移居新加坡,在本地生了两男两女。

兄弟俩是土生土长新加坡人

哈特利是老二,翰尼尔则是老三,两人在我国土生土长,是不折不扣的新加坡人,当然也得履行国民服役。

(左起)哈特利、他们的父亲、翰尼尔、母亲以及两个姐妹。(国锋报)

哥哥哈特利目前还在服兵役,预计今年4月才会完成服役。

哈特利之所以在25岁才入伍,是因为他走了一条比别人长的路。他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工艺教育学院,然后再去理工学院念书,毕业后才履行国民服役。

弟弟翰尼尔则从莱佛士初级学院毕业后,去年就开始服兵役。

他在基础军事训练期间表现出色,并被挑选去参与为期38周艰苦的见习军官课程。日前,他顺利结业成为军官,也是家族中第一个被委任为军官的人。

新加坡武装部队军训学院3月11日举行见习军官结业典礼,翰尼尔是196名结业的见习军官之一。

他在结业典礼上被授予少尉军衔,也是结业典礼的第二负责人。

翰尼尔是结业典礼的第二负责人。(国锋报)

父母见证他被授予少尉军衔。(国锋报)

翰尼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训练期间表现杰出,还荣获功勋之剑(Sword of Merit)。应届结业生中,只有表现最杰出的10%可获此殊荣。

翰尼尔已签约加入武装部队成为正规军人。接下来他将参加精卫兵训练(Guards Conversion Course),正式成为一名精卫兵军官。

精卫兵仅次于突击兵,在其他国家的部队很难找到类似的兵种,算是新加坡独有的一个兵种。

精卫兵是一支快速调遣部队,能从海陆空三路出击,平日接受艰苦的步兵作战训练,执行任务时由直升机空降部署,它的特点是兵行神速,攻敌不备。

此外,精卫兵擅长从建筑物高处沿绳滑降,展开行动。没有良好的体力和耐力,是难以完成这类高难度动作。

翰尼尔接受新加坡武装部队的《国锋报》采访时解释了自己为何选择加入精卫兵。他说:

“精卫兵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精英战士,他们能够执行特别任务,我之所以选择签约加入,是因为它所提供的挑战。

我也被精卫兵的深厚情谊和兄弟情谊所吸引。这让我非常感动,也激励我努力训练,采取正确的心态,为即将到来的任何事情做好准备。

精卫兵信条中的一句话‘Always ready, ready to strike’(红蚂蚁暂译为:时刻准备,准备出击),强调了每位卫兵的战备状态。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想成为其中一员。”

他也说: “新加坡让我的家人有机会从非洲来到这里生活和发展。我们在这里有很多很好的机会,我愿意通过国民服役回馈社会。”

翰尼尔(左一)在见习军官课程的户外训练。(国锋报)

哥哥是弟弟的榜样

哥哥哈特利是家中第一个履行国民服役的成员,因此服役经历及去年他获选参与国庆庆典检阅礼,自然成为家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弟弟翰尼尔说:

“我不会说是哥哥激励了我去从军,但他绝对激励了我成为最好的自己。哥哥每次训练完毕回家,他总是面带微笑,不露一丝疲倦或疲劳的迹象。所以我总是被他坚强的心态所激励,这鼓励我在面对挑战时,要超越自己的极限。他给我设定了标准,我只是想着如何一天一天地达到这些标准。”

最爱新加坡美食

翰尼尔(左一)和哈特利(右一)与家人合照。(国锋报)

翰尼尔的亲戚还在坦桑尼亚,冠病疫情前,一家人每年都会回坦桑尼亚探亲。

读书期间,孩子们虽然不需要学习第二语言,但父母还是让他们学习了华语。哥哥哈特利就谦虚地说,自己可以讲华语,但并不是很流畅。

坦桑尼亚的一个地道美食Pilau(手抓饭),是翰尼尔最喜爱妈妈烹饪的一道菜肴。

他说,他最喜欢的新加坡食物是叉烧饭、椰浆饭和自制冰柠檬茶。特别是本地小贩中心美食Selera Rasa的椰浆饭,每次都能让他提起精神来。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