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刷历史新低 政府千方百计催生,没用?
去年受到疫情影响,新加坡的出生率非常低。
2018年和2019年的时候还有1.14,到2020年就只有1.1,成为新加坡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要知道,正常的人口替代率是2.1,新加坡只有1.1。
这个影响有多恶劣呢?

大家应该知道最近新加坡有18所学校合并成9所了吧,出生人口降低就是其中一主要原因。
就在两个礼拜以前,专家还发话说这么低的出生率,新加坡要着急了。
可能进入比日本还可怕的老龄化社会!
一直以来,新加坡在鼓励婚姻、鼓励生育方面可以说是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
【1】 生孩子发钱,再加码!
去年政府宣布,临时给新加坡的婴儿花红加码:
从2020年10月1日开始到2022年9月30日截止,这段期间生宝宝可以一次性拿到政府发放的3000新补贴!

(来源:st)
要知道,新加坡的婴儿花红本来就不少:
新加坡政府给予生育津贴、婴儿花红,CDA账户、新生儿保健储蓄金等 第一胎可高达1万8新币,多生多给!

【2】 生孩子,少交税!
新加坡鼓励养育,当局知道养孩子开销大,所以“子女回扣”这部分减税力度很大。
而且不管你是不是新加坡人,在新加坡工作都享有:
合格子女估税回扣(QCR)
在报税年子女未满16岁、或子女已满16岁依旧是全职学生的,家长们可以申请QCR回扣。每位子女可获得$4000回扣。
残障子女估税回扣(HCR)
如果未婚子女是有残障或智障,那么家长就可申请$7500的回扣。

除了夫妻共享的子女回扣外,孩子是公民的在职母亲,还有额外回扣。
无论是已婚、离婚或丧偶的女性,如果孩子是新加坡公民,就可再享有在职母亲子女估税回扣:
第一个孩子为母亲总收入的15%;第二个孩子为20%;第三个及以后的孩子则为25%。
【3】 有孩子,优先买房!
为了满足有孩子夫妇对住房的需求,同时也为了鼓励生育。
建屋发展局推出育儿优先配屋计划(Parenthood Priority Scheme)

把其中30%的预购组屋(Build-To-Order Flat)和50%的剩余组屋(Sale of Balance Flat)单位保留给有孩子的首次购屋夫妇。
有意参加计划的夫妇,在提交申请时必须已怀孕,或育有至少一名16岁以下的新加坡籍子女。

除了优先享有一定比率的组屋,育有孩子的首次申购组屋夫妇在等待新组屋竣工期间也可以向建屋局租房子住。
【4】 公费相亲!
当然想要生孩子,首先得结婚,想要结婚,首先得认识~
2008年新加坡推出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大型相亲交友活动。

相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品尝美食、可以健身跑步出海旅行,还可以一起去做手工、开party。 而且参加活动的费用政府承担一半!

并且政府还为举办类似活动的组织提供80%的经费。
尽管煞费苦心,新加坡的生育率还是连年走低~

从1988年的1.96,到2000年的1.60,到2012年的1.19,再到2017年的1.16,2020年的1.1 ……
愈来越偏离正常的人口替代率2.1!

新加坡整体生育率 最后提一句,建国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话”。
我们都知道,新加坡女性地位很高:受过高等教育,心向事业,心在职场。

李光耀,不但曾坦言新加坡的低生育率跟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有关系。
还曾经在一个讲座上催婚

*李光耀受访视频截图
话虽然这么说,新加坡在政策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护女性。
结婚方面《妇女宪章》传承至今。
在催生方面,除了不断加码的婴儿花红,还有建设更多孕妇友好的设施。

和公共卫生间一样多的母婴室,遍布全岛

巴士上的婴儿车位,而且最新规定:婴儿车上巴士可以不需要折起来。

孕婴优先 我们看得出,新加坡政府不是用“道德绑架”催你生。
而是用更多钱、更好的设施催你生孩子。
生育率都低成这样了,生孩子,也不是女人的义务。

在新加坡,曾经不结婚你有很多事情做不了,比如说不能买组屋。
但是后来鉴于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出现,HDB也放宽了限制,35岁以上的单身公民也可以申请买小一点新组屋。

去年还宽限了收入门槛,年满35岁的单身人士,收入不超过7000新币的,都可以申请HDB,收入不超过16000新币的,还可以申请EC(共管公寓)。

(制图:狮城椰子)
新加坡虽然着急,还是在迈向“单身友好”的社会。 催生,也是用更好的设施和更好的福利去“催“你。
中国现在看来也是朝着这个趋势走,也许很快结婚生孩子,国家都会有相应的“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