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刷歷史新低 政府千方百計催生,沒用?
去年受到疫情影響,新加坡的出生率非常低。
2018年和2019年的時候還有1.14,到2020年就只有1.1,成為新加坡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要知道,正常的人口替代率是2.1,新加坡只有1.1。
這個影響有多惡劣呢?

大家應該知道最近新加坡有18所學校合併成9所了吧,出生人口降低就是其中一主要原因。
就在兩個禮拜以前,專家還發話說這麼低的出生率,新加坡要著急了。
可能進入比日本還可怕的老齡化社會!
一直以來,新加坡在鼓勵婚姻、鼓勵生育方面可以說是千方百計,使出渾身解數。
【1】 生孩子發錢,再加碼!
去年政府宣布,臨時給新加坡的嬰兒花紅加碼:
從2020年10月1日開始到2022年9月30日截止,這段期間生寶寶可以一次性拿到政府發放的3000新補貼!

(來源:st)
要知道,新加坡的嬰兒花紅本來就不少:
新加坡政府給予生育津貼、嬰兒花紅,CDA帳戶、新生兒保健儲蓄金等 第一胎可高達1萬8新幣,多生多給!

【2】 生孩子,少交稅!
新加坡鼓勵養育,當局知道養孩子開銷大,所以「子女回扣」這部分減稅力度很大。
而且不管你是不是新加坡人,在新加坡工作都享有:
合格子女估稅回扣(QCR)
在報稅年子女未滿16歲、或子女已滿16歲依舊是全職學生的,家長們可以申請QCR回扣。每位子女可獲得$4000回扣。
殘障子女估稅回扣(HCR)
如果未婚子女是有殘障或智障,那麼家長就可申請$7500的回扣。

除了夫妻共享的子女回扣外,孩子是公民的在職母親,還有額外回扣。
無論是已婚、離婚或喪偶的女性,如果孩子是新加坡公民,就可再享有在職母親子女估稅回扣:
第一個孩子為母親總收入的15%;第二個孩子為20%;第三個及以後的孩子則為25%。
【3】 有孩子,優先買房!
為了滿足有孩子夫婦對住房的需求,同時也為了鼓勵生育。
建屋發展局推出育兒優先配屋計劃(Parenthood Priority Scheme)

把其中30%的預購組屋(Build-To-Order Flat)和50%的剩餘組屋(Sale of Balance Flat)單位保留給有孩子的首次購屋夫婦。
有意參加計劃的夫婦,在提交申請時必須已懷孕,或育有至少一名16歲以下的新加坡籍子女。

除了優先享有一定比率的組屋,育有孩子的首次申購組屋夫婦在等待新組屋竣工期間也可以向建屋局租房子住。
【4】 公費相親!
當然想要生孩子,首先得結婚,想要結婚,首先得認識~
2008年新加坡推出了為期一個半月的大型相親交友活動。

相親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可以品嘗美食、可以健身跑步出海旅行,還可以一起去做手工、開party。 而且參加活動的費用政府承擔一半!

並且政府還為舉辦類似活動的組織提供80%的經費。
儘管煞費苦心,新加坡的生育率還是連年走低~

從1988年的1.96,到2000年的1.60,到2012年的1.19,再到2017年的1.16,2020年的1.1 ……
愈來越偏離正常的人口替代率2.1!

新加坡整體生育率 最後提一句,建國總理李光耀曾經說過一些「政治不正確的話」。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女性地位很高:受過高等教育,心向事業,心在職場。

李光耀,不但曾坦言新加坡的低生育率跟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有關係。
還曾經在一個講座上催婚

*李光耀受訪視頻截圖
話雖然這麼說,新加坡在政策上還是一如既往的保護女性。
結婚方面《婦女憲章》傳承至今。
在催生方面,除了不斷加碼的嬰兒花紅,還有建設更多孕婦友好的設施。

和公共衛生間一樣多的母嬰室,遍布全島

巴士上的嬰兒車位,而且最新規定:嬰兒車上巴士可以不需要折起來。

孕嬰優先 我們看得出,新加坡政府不是用「道德綁架」催你生。
而是用更多錢、更好的設施催你生孩子。
生育率都低成這樣了,生孩子,也不是女人的義務。

在新加坡,曾經不結婚你有很多事情做不了,比如說不能買組屋。
但是後來鑒於越來越多的單身人士出現,HDB也放寬了限制,35歲以上的單身公民也可以申請買小一點新組屋。

去年還寬限了收入門檻,年滿35歲的單身人士,收入不超過7000新幣的,都可以申請HDB,收入不超過16000新幣的,還可以申請EC(共管公寓)。

(製圖:獅城椰子)
新加坡雖然著急,還是在邁向「單身友好」的社會。 催生,也是用更好的設施和更好的福利去「催「你。
中國現在看來也是朝著這個趨勢走,也許很快結婚生孩子,國家都會有相應的「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