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适合开放堂食吗?过半新加坡网民:尽可能不在外用餐

2021年06月20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近日2019冠状病毒的社区病例回升,红山景巴刹与熟食中心感染群再度扩大,新加坡政府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正在评估下一阶段重开的时间和范围,这为政府会否照原定计划在6月21日开放堂食,似乎带来些变数。61%参与当地媒体问卷调查的网民表示,下周就算照原定计划开放堂食,他们还是尽可能不在外用餐,也有多人留言建议延迟开放堂食。

截至16日晚上9点,已有超过1200名网民在Facebook和Instagram参与了上述小调查,其中有约61%的网民选择“尽可能不在外用餐”选项,其余网民则回应表示,下周若开放堂食,他们会选择在外用餐,或者如果刚好人在外头,就会堂食。

大多网民留言:还不是时候开放堂食

除了参与小调查外,此课题也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留言发表看法。大多留言的网民认为,新加坡应该延迟开放堂食,建议延迟的长度介于两周至一个月。

一名网民说:“你可以想像一张桌子坐五个高谈阔论的酒客,一个咖啡店有十多张桌子!只要有一个有病毒而不知觉的人经过,多少人会‘中枪’!”

也有人认为,叫外卖或打包食物,卫生又舒服,“那些生意好的美食,顾客依旧会去排队打包的。”

“一旦堂食重新开发放后,你们将会看到很多食客,拿下口罩后边吃边聊,聊得忘记时间,忘记病毒可能就在周围,忘记应该用最短的时间把食物吃完,然后戴上口罩离开。”

也有人说,就算开放堂食,他还是会选择打包食物回家吃饭。他表示:“怕‘无罩人’吃饱不走,还在聊天。保护自己和家人比较重要。”

不过,也有留言的网民认为,希望可以能“局部开放”堂食,比如限制每张桌子只坐两、三人。

有人建议,或许可让在外工作者,如私召车和的士师傅堂食。另外,也有人认为可以堂食,有网民还把堂食比喻成过马路。他说:“有车辆在马路上行驶,并不代表我不能过马路。自己小心一点就好了。”

专家质疑:如何安全开放堂食?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顾问梁浩楠医生也对此表示关注。“用餐真的是个高风险环境。户外环境能够提供一些保护,但在红山景这样一个户外环境,还是发生病毒传播。我们要如何安全开放堂食?”

至于红山景巴刹与熟食中心为何会在禁止堂食期间出现感染群,国立大学医院传染病科高级顾问医生戴尔·弗斯尔(Dale Fisher)指出,病毒仍然是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偶尔也会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关键在于巴刹以内的防疫破口。

他指出,如果口罩佩戴、手部卫生以及清洁工作都完美执行,病毒就很难传播。“但是,这个病毒、这个变异毒株的传染力特别强,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破口就会导致病毒传播。所以,我们必须在新加坡的疫情结束之前,竭尽所能。”

梁浩楠医生也指出,确诊病例没有通报接触者,以及没有在生病时通报并接受检测,都是防疫破口,而这些破口都会反映在全国的防疫问题上。

弗斯尔医生认为,政府在考虑是否进一步放宽措施时会将红山景巴刹与熟食中心这个感染群纳入考量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他指出,政府如今打算通过检测、追踪、隔离、口罩和疫苗来对抗2019冠状病毒,目的就是要放松社交限制和边境管制的条件,而这个平衡目前仰赖人们接种疫苗。

他也指出,未来可能仍会有病例和感染群,但已接种疫苗的患者将会面对轻微症状,疫情所带来的卫生风险不会像去年那样反映在病例数字上。

“最终,我们会停止计算所有病例,专注于重症病例。我们目前还在过渡阶段,因此难以从病例数字进行解读。我们还没到那个阶段,但以我们目前的疫苗接种率而言,我们知道大部分人口是安全的。”

如何避免社区感染 搜索

1 保持环境卫生

保持环境卫生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传播,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其他病菌的传播。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我们,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应该注意清洁,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

但是保持环境的卫生应该从每一个人做起,他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更不应该推卸给某个人,对于社区的住户来说,都有一定的义务进行打扫。这关乎整个社区的健康。

2 积极进行消毒

对于社区消毒,应该积极进行。如果社区没有发现病毒的传播者,也应当隔一段时间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菌的传播。如果社区出现了相关病毒的传播者,应当立即联系疾病预防中心,进行登记,并且要立即进行消毒,患者送往医院治疗后的,也应当在其后的几天积极消毒。

3 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封锁了病毒的传播,在出行前社区应该要求每一个人都佩戴口罩,这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健康安全,对于整个社区都尤为重要。

虽然佩戴口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毒的传播,但是能够有效的保护一个人不受感染。对于根本性解决病毒,应该更快的研制疫苗,积极消毒,这样才是解决病毒的根本途径。

每个居住在社区的人,应该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佩戴口罩,勤消毒,勤通风。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社区感染。对于每一个人健康都起到作用。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837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24万富豪集体涌入新加坡!他们为何对狮城情有独钟?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阅读
震惊!这个没有资源的"小红点"凭什么成功?副总理王瑞杰首次公开6大治国狠招
2025年05月01日   •   2907次阅读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调涨订阅费!新加坡人每月要在这7个流媒体平台花多少钱?🔎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阅读
王乙康部长:许多民主国家寸步难行,新加坡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025年05月03日   •   2736次阅读
南大vs国大硕士就业大揭秘:高薪背后竟然靠它?
2025年04月30日   •   2223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052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1881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171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