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安溪会馆主要成员合影
创立于1922年的新加坡安溪会馆,目前正在新加坡新桥路会所主办“新加坡安溪会馆百年回顾展”,借助展览讲述福建安溪人落户新加坡的故事。新加坡安溪会馆将在下个月中旬举行盛大晚宴,庆祝会馆成立100周年。
前后共办31所乡村华校
早年落户新加坡的安溪人,主要聚居在乡村地区。新加坡安溪会馆后来转移到乡村办学,从1927年至1947年,前后办了22所华校,另外还独办或合办9所学校,总数31所。
这些学校包括励群、明伦、万礼、全民、孺廊、怀南、崇文、裕群、醒南、洛阳、培德介谷、育贤、辅华、克明、新民(汤申)、兴华、启华、新民(兀兰)、培童、育正、中立等,学校分布在万礼、淡滨尼、裕廊、西海岸、汤申、兀兰、荷兰、乌鲁班丹、河水山等处。
新加坡安溪会馆40年前庆祝钻禧时,曾委托新加坡早期文史工作者彭松涛访问多位安溪乡贤,了解安溪人在开发新加坡乡村地区的贡献。他在访问过程中发现全岛有大约一半耕地,最早是由安溪人开垦的。
安溪人除了务农和开垦土地、所从事的行业包括建筑、运输、船务航运、五金,另外还有茶业、糖果业、生产肉干肉丝、制作酱油、生产棵条面、销售海产等。
新加坡安溪会馆常务主席杨云仲指出,安溪人移居新加坡超过百年,未成立会馆时,安溪人是以姓氏和所供奉的神明为中心,聚居在乡村地区。
谈到新加坡安溪会馆的创立,得感谢一名寓居缅甸仰光的安溪人施明德,他是仰光新加坡安溪会馆发起人。1922年,这名长袖善舞的商人因业务来到新加坡,当他发现新加坡还没有安溪会馆时,便联合本地安溪商人张培恭、高铭壬、白折引、胡绪省、林本道、李华春、傅添福和高水仙等,一同筹创新加坡安溪会馆。
新加坡安溪会馆在1923年3月14日注册成立,施明德出任首届总理,张培恭担任副总理,第二年便在多名安溪乡贤慷慨捐助下,买下福建街30号店屋作为会所。
总务胡德成说,新加坡安溪会馆现有2000多名会员,在1950年代的高峰期,会员人数一度有5600多人,由于当时的会所无法这么多会员,才有了兴建现有新加坡安溪会馆大厦的动力。
曾领导会馆多年的会务顾问兼荣誉主席刘国华说,1950年代后期,会馆以39万元兴建目前的五层楼建筑,1957年动土,1959年9月完工,1960年10月由当时的名誉主席林庆年剪彩开幕。
杨云仲说,会馆领导人从开始就规划好,一楼和二楼出租,为会馆带来稳定收入,三、四、五楼留给会馆自用。租金收入用在日常运作,以及教育与慈善开销。
百岁画家林子平送画最多
新加坡安溪会馆很幸运得到不少安溪艺术家的馈赠,至今送画送得最多的是百岁画家林子平。
今年初,林子平告诉他曾在1991年时,通过时任主席唐裕,捐了两幅作品给会馆,但却不曾在会馆见过。林老形容其中一幅画的是一艘船,是他1983年到丹戎禺写生时画的。
杨云仲听后便到会馆储藏室寻找,最后在众多杂物中找到一幅用牛皮纸包裹的画作,打开一看,果然是一艘船,赶紧拿给林老核实,对方如获至宝,如今这幅画已悬挂在会馆大厅。
新加坡安溪会馆百年庆筹委会主席李瑞庆说,庆典筹划工作今年4月开始,除了百年回顾展,重头戏是2022年12月12日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盛大晚宴,到时将宴请800名宾客,当中200人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宴会主宾是卫生部长王乙康。李瑞庆介,百年庆没有动用会馆的钱,筹委会至今已筹到80万元。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内容稍作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