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安溪會館主要成員合影
創立於1922年的新加坡安溪會館,目前正在新加坡新橋路會所主辦「新加坡安溪會館百年回顧展」,藉助展覽講述福建安溪人落戶新加坡的故事。新加坡安溪會館將在下個月中旬舉行盛大晚宴,慶祝會館成立100周年。
前後共辦31所鄉村華校
早年落戶新加坡的安溪人,主要聚居在鄉村地區。新加坡安溪會館後來轉移到鄉村辦學,從1927年至1947年,前後辦了22所華校,另外還獨辦或合辦9所學校,總數31所。
這些學校包括勵群、明倫、萬禮、全民、孺廊、懷南、崇文、裕群、醒南、洛陽、培德介谷、育賢、輔華、克明、新民(湯申)、興華、啟華、新民(兀蘭)、培童、育正、中立等,學校分布在萬禮、淡濱尼、裕廊、西海岸、湯申、兀蘭、荷蘭、烏魯班丹、河水山等處。
新加坡安溪會館40年前慶祝鑽禧時,曾委託新加坡早期文史工作者彭松濤訪問多位安溪鄉賢,了解安溪人在開發新加坡鄉村地區的貢獻。他在訪問過程中發現全島有大約一半耕地,最早是由安溪人開墾的。
安溪人除了務農和開墾土地、所從事的行業包括建築、運輸、船務航運、五金,另外還有茶業、糖果業、生產肉乾肉絲、製作醬油、生產棵條面、銷售海產等。
新加坡安溪會館常務主席楊雲仲指出,安溪人移居新加坡超過百年,未成立會館時,安溪人是以姓氏和所供奉的神明為中心,聚居在鄉村地區。
談到新加坡安溪會館的創立,得感謝一名寓居緬甸仰光的安溪人施明德,他是仰光新加坡安溪會館發起人。1922年,這名長袖善舞的商人因業務來到新加坡,當他發現新加坡還沒有安溪會館時,便聯合本地安溪商人張培恭、高銘壬、白折引、胡緒省、林本道、李華春、傅添福和高水仙等,一同籌創新加坡安溪會館。
新加坡安溪會館在1923年3月14日註冊成立,施明德出任首屆總理,張培恭擔任副總理,第二年便在多名安溪鄉賢慷慨捐助下,買下福建街30號店屋作為會所。
總務胡德成說,新加坡安溪會館現有2000多名會員,在1950年代的高峰期,會員人數一度有5600多人,由於當時的會所無法這麼多會員,才有了興建現有新加坡安溪會館大廈的動力。
曾領導會館多年的會務顧問兼榮譽主席劉國華說,1950年代後期,會館以39萬元興建目前的五層樓建築,1957年動土,1959年9月完工,1960年10月由當時的名譽主席林慶年剪彩開幕。
楊雲仲說,會館領導人從開始就規劃好,一樓和二樓出租,為會館帶來穩定收入,三、四、五樓留給會館自用。租金收入用在日常運作,以及教育與慈善開銷。
百歲畫家林子平送畫最多
新加坡安溪會館很幸運得到不少安溪藝術家的饋贈,至今送畫送得最多的是百歲畫家林子平。
今年初,林子平告訴他曾在1991年時,通過時任主席唐裕,捐了兩幅作品給會館,但卻不曾在會館見過。林老形容其中一幅畫的是一艘船,是他1983年到丹戎禺寫生時畫的。
楊雲仲聽後便到會館儲藏室尋找,最後在眾多雜物中找到一幅用牛皮紙包裹的畫作,打開一看,果然是一艘船,趕緊拿給林老核實,對方如獲至寶,如今這幅畫已懸掛在會館大廳。
新加坡安溪會館百年慶籌委會主席李瑞慶說,慶典籌劃工作今年4月開始,除了百年回顧展,重頭戲是2022年12月12日在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的盛大晚宴,到時將宴請800名賓客,當中200人來自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宴會主賓是衛生部長王乙康。李瑞慶介,百年慶沒有動用會館的錢,籌委會至今已籌到80萬元。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內容稍作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