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也确实如黄循财所说的这样,经过了初期的一些慌乱后,新加坡人逐渐接受了新政策,并有条不紊地一边防疫一边继续生活。
到了11月中旬,由德尔塔毒株引起的疫情就开始逐渐消退了。政府在那时也适时放宽了堂食限制。

到了2022年,传播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开始横扫新加坡社区。
今年3月,新加坡这波疫情达到峰值,日增病例一万多例算是相当常见,日增两万例也是时有发生。

甚至还有接近四万的日增病例
要知道,新加坡只是个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小国......单日几万几万的增长,可以说是相当夸张了。
在那时,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也坐不住了,在脸书上分享了个人的防疫心得,并贴出了一些可以在家备着的物品。


这个“居家康复包”包括:
血氧仪Oximeter
在何晶看来,血氧仪非常重要。现在,很多新冠患者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已经感染了无症状的新冠。
没有血氧仪预警,这些患者很可能将无法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等到情况恶化,身体供养不足时或许就已经太晚了。
因此,血氧仪能及时提示患者获得支持,以免他们的器官因长期低氧而受损。
一旦发现血氧含量的读数低于90%,患者必须马上就医。若指数在90%至94%,患者可能需要医生意见,及时补充氧气。

图源:海峡时报
体温计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很多时候不需要测量体温,也知道自己发烧了。
但是,对于那些年幼的孩子,或者是无法表达自己感受的老人时,体温计就非常直观和有效。
年纪很大的人,免疫反应很弱,即使生病通常也不会发高烧。而年幼的孩子,很多时候除了哭泣之外,无法告诉大人们自己的真实感受。
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高烧或长时间发烧是危险的,无论他们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图源:Braun
ART检测仪及口罩
在现在这个疫情大流行的时候,没什么是比口罩和ART检测仪更有用的了。
戴上口罩,即使出门,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感染病毒。特别是淡马锡基金会之前发的那些可重复使用、过滤系统强力的口罩。
而ART检测仪,则是在很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出门。在新加坡现有医疗程序下,不论是确诊阳性,还是成为密切接触者,在满足某些条件下使用ART检测,只要结果是阴性就能出门了。
平时应该在家里多备一些~万一需要呢?(即使不是自己中招)

图源:Healthline
退烧药或止痛药
目前,除了为新冠重症患者提供的专供药物,如辉瑞口服药外,就几乎没有其他能够治疗新冠的药物了。
无论是连花清瘟,还是扑热息痛,都只是缓解得上新冠后出现的一些身体不适而已。想要从新冠中痊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
因此,万一不幸感染新冠,准备一些退烧药或者止痛药,或许会让患者在家中更舒服一些。

含PVP-I漱口液或喉咙喷雾
患上新冠后,很多人会感到喉痛不适,有痒痛的感觉。
含有1%的聚维酮碘的漱口液或喉咙喷雾,能对抗多种包括导致喉咙痛的病菌。
不过,这款药物有明确的适用人群。像是小孩或者孕妇是不适合使用的。购买前,应该详细询问药房的工作人员。

图源:淡马锡基金会
润喉糖
和漱口液类似,喉糖也是为了缓解患者喉咙不适而准备的。
之前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感染新冠后,就曾为此打call哦~

个人喜欢的偏方
比如蜂蜜水、风油精这些,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患者舒服些......
不过这些偏方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还是要看个人,在此何晶并没有做强烈推荐。

用事实说话,奥密克戎在新加坡造成的影响确实比较小。
从感染人数上看,奥密克戎毒株过高的传播性,贡献了新加坡近218万感染病例中的大部分病例。
但从危害性上看,奥密克戎毒株并没有造成太多人因此而丧命。

图源:海峡时报
新加坡政府一路以来科学防疫的态度和做法,成功将医疗资源留给了最需要的人,从而让这些人得到了及时救治。
事实证明,面对奥密克戎,新加坡采取了一条相当有效的道路。

图源:海峡时报
现在,新加坡已经开放了大半年,防护的责任也落到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就不会崩溃,生活也能自由如常。
这个小国的成功经验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应该没有人能反对,新加坡的防疫工作大体上还是很正面的不是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