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也確實如黃循財所說的這樣,經過了初期的一些慌亂後,新加坡人逐漸接受了新政策,並有條不紊地一邊防疫一邊繼續生活。
到了11月中旬,由德爾塔毒株引起的疫情就開始逐漸消退了。政府在那時也適時放寬了堂食限制。

到了2022年,傳播性更強的奧密克戎毒株開始橫掃新加坡社區。
今年3月,新加坡這波疫情達到峰值,日增病例一萬多例算是相當常見,日增兩萬例也是時有發生。

甚至還有接近四萬的日增病例
要知道,新加坡只是個人口只有500多萬的小國......單日幾萬幾萬的增長,可以說是相當誇張了。
在那時,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也坐不住了,在臉書上分享了個人的防疫心得,並貼出了一些可以在家備著的物品。


這個「居家康復包」包括:
血氧儀Oximeter
在何晶看來,血氧儀非常重要。現在,很多新冠患者感覺良好,但實際上已經感染了無症狀的新冠。
沒有血氧儀預警,這些患者很可能將無法及時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等到情況惡化,身體供養不足時或許就已經太晚了。
因此,血氧儀能及時提示患者獲得支持,以免他們的器官因長期低氧而受損。
一旦發現血氧含量的讀數低於90%,患者必須馬上就醫。若指數在90%至94%,患者可能需要醫生意見,及時補充氧氣。

圖源:海峽時報
體溫計
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很多時候不需要測量體溫,也知道自己發燒了。
但是,對於那些年幼的孩子,或者是無法表達自己感受的老人時,體溫計就非常直觀和有效。
年紀很大的人,免疫反應很弱,即使生病通常也不會發高燒。而年幼的孩子,很多時候除了哭泣之外,無法告訴大人們自己的真實感受。
對於這部分人群來說,高燒或長時間發燒是危險的,無論他們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圖源:Braun
ART檢測儀及口罩
在現在這個疫情大流行的時候,沒什麼是比口罩和ART檢測儀更有用的了。
戴上口罩,即使出門,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感染病毒。特別是淡馬錫基金會之前發的那些可重複使用、過濾系統強力的口罩。
而ART檢測儀,則是在很多時候,決定了一個人能不能出門。在新加坡現有醫療程序下,不論是確診陽性,還是成為密切接觸者,在滿足某些條件下使用ART檢測,只要結果是陰性就能出門了。
平時應該在家裡多備一些~萬一需要呢?(即使不是自己中招)

圖源:Healthline
退燒藥或止痛藥
目前,除了為新冠重症患者提供的專供藥物,如輝瑞口服藥外,就幾乎沒有其他能夠治療新冠的藥物了。
無論是連花清瘟,還是撲熱息痛,都只是緩解得上新冠後出現的一些身體不適而已。想要從新冠中痊癒,還是要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統。
因此,萬一不幸感染新冠,準備一些退燒藥或者止痛藥,或許會讓患者在家中更舒服一些。

含PVP-I漱口液或喉嚨噴霧
患上新冠後,很多人會感到喉痛不適,有癢痛的感覺。
含有1%的聚維酮碘的漱口液或喉嚨噴霧,能對抗多種包括導致喉嚨痛的病菌。
不過,這款藥物有明確的適用人群。像是小孩或者孕婦是不適合使用的。購買前,應該詳細詢問藥房的工作人員。

圖源:淡馬錫基金會
潤喉糖
和漱口液類似,喉糖也是為了緩解患者喉嚨不適而準備的。
之前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感染新冠後,就曾為此打call哦~

個人喜歡的偏方
比如蜂蜜水、風油精這些,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患者舒服些......
不過這些偏方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還是要看個人,在此何晶並沒有做強烈推薦。

用事實說話,奧密克戎在新加坡造成的影響確實比較小。
從感染人數上看,奧密克戎毒株過高的傳播性,貢獻了新加坡近218萬感染病例中的大部分病例。
但從危害性上看,奧密克戎毒株並沒有造成太多人因此而喪命。

圖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政府一路以來科學防疫的態度和做法,成功將醫療資源留給了最需要的人,從而讓這些人得到了及時救治。
事實證明,面對奧密克戎,新加坡採取了一條相當有效的道路。

圖源:海峽時報
現在,新加坡已經開放了大半年,防護的責任也落到個人身上。每個人都做好自己就不會崩潰,生活也能自由如常。
這個小國的成功經驗不一定具有普適性,但應該沒有人能反對,新加坡的防疫工作大體上還是很正面的不是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