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恐怖了!
新加坡又现扶梯“咬脚”惊魂?
在新加坡Lucky Plaza
一名男孩的脚不慎被困在自动扶梯上
在千钧一发之际获救
到底怎么回事?为何此类事件频频发生?
附事件经过+家长应对指南→
事件经过
TikTok用户@saimarn3于2025年2月24日上传了这起事件的视频。视频配文写道:“带小孩乘坐自动扶梯时务必小心!” 画面显示,拍摄者前方的一名男孩在即将到达扶梯顶端时,踮起左脚脚尖:突然!男孩的鞋子被卡在扶梯顶端的缝隙中!

图源:saimarn3/TikTok
“天啊!”一名男子转身迅速尝试将男孩拉上来。随后,拍摄者伸手按下扶梯侧面的红色按钮,停止了扶梯运行。另一名男子建议男孩脱掉鞋子。最终,在三名男子的协助下,男孩成功脱鞋并脱困。随后可见鞋子卡在扶梯出口处的缝隙中。

图源:saimarn3/TikTok
辣妈在此提醒!
乘坐扶梯时
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
注意扶梯缝隙
提醒孩子不要用手或脚触碰扶梯
而就在几天前,又发生了类似的自动扶梯“咬脚”事件:2月22日下午6点50分左右,地点位于Sengkang Grand Mall。当时一名母亲和一名女童正乘坐自动扶梯,不料女童的左脚突然被扶梯卡住。

图源:Raven Qiu/Facebook
在接到求助电话后,SCDF迅速抵达现场,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救援行动,成功解救了孩子的脚。随后,孩子被送往KK妇女儿童医院。
在救援过程中,母亲紧紧抱着孩子,不断安慰她,附近也聚集了一群热心市民,有两个穿着安全制服的人似乎在呼救,还有人拨打电话请求援助。

此外,根据现场拍摄的视频显示,在自动扶梯停下后,可以看到母亲抱着孩子并且进行安抚,孩子似乎受到了惊吓但并未受到严重伤害。商场管理层也随后赶到现场协助救援工作。
类似事件频频发生
2024年8月29日下午4点钟在盛港河滨坊(Rivervale Mall)一名女童的脚部被扶手电梯卡住。原因是Crocs惹的祸......有网友在现场拍到了残留的Crocs凉鞋。

图源:Joshua Chan@小红书
同年还发生了类似事件!2024年7月14日晚上在裕廊坊商场(Jurong Point)一名穿着洞洞鞋的男童被卷入电梯,被夹脚男童大约八、九岁。

早在2008年,美国《小儿整形外科》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76%的电梯事故与洞洞鞋有关,引发的伤情包括截指、骨折、皮肤脱落、挫裂创和神经损伤等。
根据美国、新加坡、中国等国的报道统计,脚趾被夹的事故最容易发生在自动扶梯的三个位置:最底层台阶、最高层台阶、台阶两侧和扶梯边缘的缝隙。

电梯“吃脚”事件频频发生
引发原因不仅只有洞洞鞋......
一旦遇到可能就会给孩子们带来伤害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
为了避免导致悲剧发生!
带孩子乘坐扶梯该注意什么呢?
带孩子乘自动扶梯的四大禁区
①禁区一:独行=危险!
强制操作:成人必须与幼儿同梯,保持孩子位于视线正前方。
高危动作拦截:攀爬/逆行/触碰缝隙 → 立刻环抱制止。
②禁区二:分神=玩命!
危险时段:电梯进出口前后2米范围。
保命法则:收手机、单手扶梯、同步喊话("抬脚!抓紧!")。
③禁区三:软鞋=凶器!
高危服饰黑名单:洞洞鞋/长裙/鞋带松散的运动鞋。
替代方案:硬底包趾凉鞋+束脚裤
④终极防线:3秒救命术
1️⃣ 扫视地面 → 锁定红色按钮(图示箭头标注)
2️⃣ 重击急停 → 呼叫工作人员("扶梯卡人!")
3️⃣ 同步拨打:995(SCDF专线)

告诉孩子坐电梯时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不能踩在黄色安全警示线以及两个梯级相间的部分,以免脚被卷入缝隙里头。
不能在手扶电梯上随意走动、跑跳、蹲坐,不然很容易摔跤、跌落,尤其是扶梯进出口处,更不应嬉戏逗留。
上扶梯时,要注意自己的鞋子及衣服,不要碰到围裙板和齿板,衣服过长可以提起来,以免不注意被卷入扶梯当中。一旦鞋子和衣物被卷入,也不要急忙拿手去扯,以防手被卷入,应第一时间告知父母。
千万不要将头部、四肢伸出扶手电梯之外,不然会很容易撞到天花板或相邻的自动扶梯等障碍物。

另外,婴儿车上扶梯同样非常危险!
SCDF统计显示
72%扶梯夹伤事故与手推车失控相关
车轮卡缝瞬间冲击力≈150公斤
足以压碎儿童脚骨!
电梯的倾斜角度和运行速度
极易使手推车失控,甚至翻滚
导致孩子受伤或更严重的后果

如何带婴儿车上扶梯?
如果家长们独自一人带着婴儿和婴儿车
辣妈强烈建议寻找直升电梯使用!
毕竟手推车上扶梯存在潜在风险
如果确实需要带着婴儿车或手推车乘坐自动扶梯,务必先将婴儿车或手推车折叠起来。
在折叠后,应将其稳妥地放置在扶梯台阶上的黄色安全区内,这个区域是专为放置小型物品或折叠后的婴儿车设计的,以确保它们不会滚动或滑落。
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轮子楔入台阶的角落,这样可以避免轮子被卡住或造成扶梯故障。
一个更为稳妥的做法是,将折叠后的婴儿车或手推车抬起,使其完全不与扶梯台阶接触。

安全警示:别让“疏忽”成为隐形杀手!
电梯、马路...... “吃人”的从来不是设施
而是侥幸心理下的疏忽大意!
家长多一分警惕
孩子少一分危险
辣妈在此提醒家长们!
乘坐扶梯时:紧盯孩子手脚,远离缝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