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目前正在检讨直接收生计划,旨在使遴选过程更全面地发掘有潜力的学生,确保计划对学生栽培起到增值作用,尤其是支持经济条件较弱的学生。有关的选拔或提前一年开始,以扩大申请窗口,让学生有更多空间去发掘潜能。

图源:FACEBOOK
检讨改进直收计划帮助弱势学生成长
日前,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表示,针对直接收生计划当局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做出有关宣布。目前,所有中学生当中,约一成是经济援助计划或自主学校助学金的受惠者,相比之下,通过DSA被中学录取的学生,约6%是教育部经济援助计划或自主学校助学金的受惠者。
陈振声认为,这两个的比率差距不是太大,DSA未必是一些人所认为只惠及“有钱人”的。但当局会继续缩小差距,帮助家庭背景没那么好的学生发掘才华,鼓励他们的家人给予支持。他指出,选拔或提早约一年开始,扩大申请时段。
目前,DSA申请是在学生就读小六时的年中左右开放。如果能提早一些进行,学生知道他有机会,就有更多空间去发展才华。新加坡政府希望,家庭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在小四年底或小五就开始与他们协作,去鼓励发掘他们的潜能。

图源:FACEBOOK
2004年起实行的直接收生计划,让学生在小六会考前,凭学业以外的才艺报读中学或初级学院。本地去年爆出前篮球教练涉嫌受贿,协助学生通过这计划进入名校,再次引起社会对这个收生机制的关注。
陈振声强调,学校不应只网罗最好的学生来组织冠军队伍,一支队伍不能只由DSA学生组成。计划必须为学生的栽培工作增值。遴选过程要全面,除了技术和才艺,也应考虑学生能否适应学校文化和环境。
踏入新学年,教育部将继续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不论学习程度,让每名学生发挥最大的潜力。陈振声说,未来经济的需求更广,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可能更多,但不是样样都得通过测试。
教育部为此在近年做出相关调整,中小学从2023年起已取消所有年级的年中考试。从2026年起,报读本地大学时,只有三科H2水平的科目以及理解与写作会算入大学入学分。A水准专题作业不再计分。
特殊学校与主流学校共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教育部还计划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系统,探讨让开办特殊学校的社会服务机构集中招聘教师和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好支持,同时吸引优质的教师团队在特殊学校做出贡献。
教育部长陈振声指出,本地目前有26所政府资助的特殊学校,将来会有约30所,甚至更多特殊学校。这些学校在聘请教师和师资专业发展方面和教育部的制度不一样,教育部计划结合开办特殊学校的社服机构的力量,为特殊学校教师提供一个更好的系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
特殊学校和主流学校不是非黑即白的划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在本地,有特殊需要的孩童当中,八成在主流学校就读。

图源:FACEBOOK
相较于主流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挑战更大,听障、视障、行动不便等每一种特殊需求都不一样,各个学校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因此这些学校教师的个人发展,不应只是局限在个别的学校,也应该可以到其他特殊或主流学校交流,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人脉,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从而更好地扶持特殊学校整体的发展。
陈振声表示,私立机构的利润较高,固然有自己的受众,政府要建立良好的系统,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公共服务领域。特殊儿童教育还有特殊儿童服务、学前教育,跟医疗服务是同样的一个理念,要保持质量、负担能力和可及性。
事实上,相较于私立机构,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要在维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让大多数国人都能够负担得起、接触得到。因此在整个系统的资源分配中,要让从业者有信心。在专业提升方面,在整个系统的资源分配方面要给他们信心。
为此,新加坡教育部去年推出特别教育领袖培育计划,旨在为特殊学校提供更系统化的机制,发掘并培养有潜力的领袖,以留住人才。当局将与经营特殊学校的社服机构合作,在学校已建立的基础上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此外,教育部也协助成立特别教育实践社群,促进各机构之间的专业交流,分享最佳作业方式。
